第 237 章 初出行(1 / 2)

年希堯小心地問了一句:“年紀大一些有妻兒的也行吧?”

海棠覺得這問題有點說不出來的毛病,還是回答了:“當然了,父母妻兒都帶來也行,他兒子多大了?有女兒嗎?若是能力突出,本王也可以幫忙安置他兒子,給她女兒介紹人家也可以,凡是進了王府的門就是自己人了,這些人儘忠於我,我也以士待之。”

以士待之。

年希堯趕緊把腰挺直了:“您是要找謀士!”

“對啊,不僅京城這邊需要,青海那邊也需要,皇上上個月令本王在西北的大城中建王府,一旦王府建成了,那邊的瑣事會更多,更需要有人幫著處理各衙門送來的文書。本王估摸著大概都喜歡在京城待著吧,畢竟西北辛苦,遠離中原不如京師繁華。”

年希堯這下真的明白了,高興的說:“奴才有個朋友,姓蔣,是個漢人,年紀大了些,有老妻和兒女數人,幾次都沒考上,正想找個府邸坐館。”

海棠心裡對那種考了很多次沒考上的人有些懷疑,不過年希堯的朋友,應該學問不差吧。

她趕緊補充:“本王是想精選一些人物,幕僚太多了也不好,縱然是你的朋友,本王也想看看他的才能再做定論。”

這是應該的,年希堯這下是真的放心了,看來郡王是真的要找幕客。

“此乃應有之義,他不在京中,到京城中也要年後了。”

“年後什麼時候?年後本王侍奉太後和皇上南巡,他來了沒碰上怎麼辦?”

年希堯笑道:“奴才家裡在城外有莊子,先讓兄弟接待他住下,您回來了再見也是行的。”

這麼安排就好,海棠應下了。隨後根據這幾日康熙手下商隊的銷售數據和喬老爺父子的反饋安排下一年瓷器的製作。

在忙忙碌碌中,海棠也確實挑出了幾個人,這些人都是門下的包衣,還沒來得及考察其學識的時候新年到了。

四哥還沒回來,大年三十除夕夜在太後跟前吃年夜飯,太後左看看右看看,遺憾地說:“今年缺老四。”

康熙就側著身子跟太後說:“皇額娘,明年他就回來了。”

“可是今年他不在啊!”說到這裡看看康熙,看到他眼角眉梢也有了皺紋,算算年紀,康熙都四十多歲了,眼看這也是奔五十的人了,再說他年輕也說不通了。太後就說:“我盼著年年團聚,我好好的,你也好好的,你晚上彆熬那麼晚了,早上晚起來一會,中午睡的時間長一些,彆累著了。”

康熙應了一聲,看得出來他十分感動。

太後也不是那會做戲的人,她這話也是發自肺腑的關心,這一對嫡母庶子生活這麼多年,康熙對他的尊敬裡麵有三分是給外人看的,七分是發自內心的。

他此時就起來,帶著兒女們給太後拜年。滿屋子的嬪妃和屏風後的福晉們都跪下,皇子皇女按照序齒跟在康熙身後給太後磕頭拜年。

太後說:“起來起來,快起來,現在給你們壓歲錢。

她身邊的嬤嬤們扶起了康熙,這些皇子皇女們都起來,太後就開心地拿錢串發給這些人。

“老大先來,這一串是你們兩口子的,回去給你媳婦收著。這串是太子和太子妃的,乖乖,來拿著。”

太子哭笑不得:“孫兒年紀大了,您不能再這麼說了。”

“知道了!彆擋著你三弟,他在你背後伸長脖子等著呢。”一屋子人哄笑起來,三阿哥大喊:“孫兒就是看看,看看。”

四阿哥的那份也沒少,讓宮女送給四福晉去了。

到了五阿哥這裡,五阿哥笑容可掬地提出要求:“孫兒明年要有孩子了,您給小孩子的可要多點。”

康熙笑罵:“你想得挺美!”

外麵大雪開始紛紛揚揚飄起來,這場大雪橫跨了舊一年和新一年。正月十五賞花燈,海棠拉了一車花燈來給弟弟妹妹侄兒侄女們分一分。因為十五阿哥跟著他額娘王貴人住在乾清宮後麵的一排小屋子裡,康熙得知她給十五送花燈,就讓人喊了她來。

“朕打算二月初就出發,你回去安排一下。出發後,朕和你哥哥們會經常脫離隊伍,你到時候處理鑾駕遇到的事兒。”

海棠應了一聲,這要處理的不隻是遇到的意外,還有可能是京中送來的折子,要把折子每份看了,緊急的再派人給康熙送去,不著急的貼條,寫下大概,隨著緊急的折子給康熙送去,他若是有時間批示就批了,沒時間批示要麼讓放著,要麼讓海棠處理了,這一番流程海棠很熟。

父女倆人開始對這次出行的安排、途經地點、怎麼補給等各方麵的事兒一起做一個簡單的了解。早有內務府的官員已經先出發探路,晚上住在那兒就是這些官員們查探後作出的決定。

此時在隔壁太子的書房,索額圖和幾位大臣在陪著太子說話,索額圖就說:“四爺跟一顆釘子一樣釘在關外,弄得民怨沸騰,不能再這麼放任不管了。您不如派十三爺出去勸著他一些。”

太子歎口氣:“十三弟這陣子不好出門,他額娘還病著呢。”

索額圖就說:“一嬪妃的病情焉能拖朝廷的後腿,豈能因為一女子壞大事兒!”

太子把手中的杯子重重地放在桌子上,想發火到底忍著了,就說:“索大人,十三弟是個孝順孩子,他額娘病著讓他出行,他就是出去了心裡也不安寧,而且這時候老四的事兒快辦完了,讓十三追過去也沒用了。”

這屋子裡的人都唉聲歎氣,對四阿哥又重新認識了一番,以前覺得這就是個不合群不看場合的冷麵阿哥,現在才發現這也是個狠人啊!

為了差事年都不過了,媳婦懷著孕呢也不管了,非要摁著關外的官員宗室把事兒給辦完了,冰天雪地也要乾活,誰家冰天雪地願意出門啊!

最絕的是他也出去,那股子身先士卒的狠勁誰都學不來。土地都凍住了,作為地標的木橛子都砸不下去,人家讓在地麵上生火把地麵給融化了再砸。麵對著一些地方就是燒火也無法融化或者是風太大容易出火災的地

方,他讓人在這裡澆水立冰柱,每日來澆水,讓冰柱越來越大越來越硬,等到暖和了,地標左右前後四家的主人在眾位鄉親和官員的見證下在冰柱的位置再砸木橛子做標誌。這事兒交代給涉事村子裡的人,要是村裡的人少,拉隔壁村的人過來一起聽,到時候一起做見證,官員想裝沒這事兒就不行。

現在關外官場上的所有人都一個念頭:趕緊把這事兒辦完送這瘟神走吧!硬不過躲不起,隻能老實聽話乾差事,背地裡求爺爺告奶奶的趕緊送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