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5 章 皆用功(1 / 2)

十一阿哥和五阿哥出去後,康熙跟佟國維說:“十一阿哥雖然聰慧,然而到底年紀小,雖然前幾年跟著班布拉去了江南開闊了些眼界,可終究是不夠。還需要一個老成持重的人來輔助他,你覺得誰合適?”

佟國維知道這是讓自己舉薦合適的人,朝廷裡以前有索黨和明黨,索額圖去世,明珠隱退,太子和大阿哥控製不住這些人,一些官員就有了改換門庭的動作。佟家在朝廷裡也是一棵可以依附的大樹,所以佟家雖然未曾結黨,然而勢力不可小覷,這樣的機會放在眼前,自然是推薦和佟家親近的人。

佟國維思考了一下跟康熙說:“皇上覺得蔡升元如何?”

蔡升元此時是南書房大臣,此時南書房大臣這個陪著康熙讀書說話起草文稿的群體漸漸有取代議政王的趨勢,已經看出有些權柄在手上了,因此這些人頗受康熙寵幸。

蔡升元此人是康熙二十一年的狀元,他叔叔蔡啟僔是康熙九年的狀元,算的上出身於書香門第。蔡升元先做翰林院修撰,接著就做起居注官,一直以來在康熙身邊打轉,並沒什麼外放為官的履曆。因為一直在康熙身邊伴駕,避免不了和康熙寵愛的兒L女見麵,太子一天與康熙見上好幾次,蔡升元和太子碰麵次數也多,在這種天天相見的情況下,要麼是關係不錯,要麼是關係緊張。

偏偏康熙身邊的這些大臣和太子的關係都不好,蔡升元與太子的關係頗為緊張,因此蔡升元才會求到佟家門上求佟國維拉一把。佟國維這時候就想把蔡升元弄到十一阿哥身邊,有個小主子護著他,太子就是喊打喊殺也要顧忌三分。

佟國維的打算康熙不知道,康熙想了想,覺得舅舅推薦的人不錯,蔡升元的學問是有的,在他看來人品也不錯。在康熙的設想裡,蔡升元能教十一阿哥學問,比一般的官僚更有用,立即調派蔡升元去輔助十一阿哥,同時保留他南書房大臣的身份,等於拿一份俸祿乾了兩樣活兒L,蔡升元喜不自勝,對佟國維遞了一個感激的眼神。

此時在乾清宮隔壁的造辦處,十一阿哥歪在椅子裡眯著眼問造辦處的幾位大匠:“不行?”

五阿哥擔心弟弟第一天來乾活不習慣,怕他靦腆壓不住場子,就特意跟著來看看,聽到弟弟的語氣像是惱了,立即說:“聽聽人家說為什麼不行,你先彆急。”說完看看這幾位大匠,其中一個趕緊說:“奴才謝五爺。十一爺,黃河與彆的河不一樣,這是懸河,逆流而上越是向西越是跟上台階一樣,一階比一階高,一階比一階難。

不說遠的,河南府三門峽那裡,就是當初大禹治水劈開人神鬼三門的地方,那裡的地勢就陡然一高,等於上了第一階,想要向西運糧,要克服黃河泥沙大,還要克服地形,彆說今年,明年後年,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辦成。”

五阿哥看著十一阿哥,就怕他跳起來。

十一阿哥沒有跳起來,反而低頭思考了一會,問道:“行不通?”

另外一人說:“想要行通隻能用笨法子,走一節平穩的水路,

然後在難走的路段換陸路,水陸交錯,避開難走的地方和地勢錯落的地方。

不過這樣一來速度提不上來,再有就是走到陝甘寧各處,那裡道路崎嶇狹窄,河裡的泥沙更大,滾滾泥漿逆流更是難行,而且就是上岸也走不快,沒有大路,要麼是人挑著擔子,要麼是驢馬馱著,是走不了車子的。”

十一阿哥歎口氣,就目前而言,水運的辦法算是廢了。

他坐著沒動,就呆呆地坐著。

造辦處的人看看五阿哥:您說句話啊!

五阿哥看看這些人,再看看弟弟,他不敢說,弟弟在想事兒L,他擔心打擾了弟弟。翊坤宮生了四個孩子,有腦子的四公主嫁出去後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能思考的十一阿哥,五阿哥覺得弟弟能想明白就讓他想,自己腦子沒他轉得快,就彆搗亂了。

十一阿哥想了一會,緩緩地說:“西北需要糧食,等著把黃河上的事兒L解決完了,黃花菜都涼了。”

對對對,就是這意思!造辦處這些人趕緊點頭。

十一阿哥說:“聽說黃河儘頭都是小溪水澗,靠著這些彙聚而成了大河,小溪水淺,就是有船也未必能到青海去,看來這次是用不了船的。”

對對對對!您年紀不大看著挺明白事兒L的。

十一阿哥看著這群點頭如搗蒜的人,說道:“既然水上不能行舟,那就陸上行舟!把船抬到岸上,裝上輪子,可能比不過水運,也比肩拉手抬要快得多。”

押運糧草的時候,人騎馬跟隨車子就行,速度快、運得多、人還能保持體力,更能很好地保護糧草。他越想越覺得這主意不錯,立即讓造辦處的人動手實踐。

造辦處的人目瞪口呆!

您這腦子轉的可真快啊!您就是動動嘴,我們就要跑斷腿!

十一阿哥越想越覺得這主意不錯,他回去也沒事兒L,就留下監工,讓這些人立即動手。五阿哥被送出來的時候還恍恍惚惚,覺得十一這是一下子長大啦!這是個好消息,他立即高興地跑去找太後報喜。

太後得知十一有正經事做非常歡喜,倒是舒宜爾哈很驚喜,跟五阿哥說:“十一哥哥這想法好啊,到時候姐姐用完了給哥哥他們用。”

她的意思是給九阿哥和十阿哥用,這兩人每次回來都抱怨運輸艱難,如果造辦處能造出能長途運輸的車子來,九阿哥和十阿哥每年能少受罪。

五阿哥瞬間覺得舒宜爾哈這想法不錯,對著舒宜爾哈誇了幾句,覺得排行十一的都是聰明人,立即派人去找陪著九阿哥行商的管事,讓管事把路上遇到的路況跟造辦處說明白。

折騰了大半個月,第一輛車被造了出來。用木頭做的車子,看著就是一個大車鬥,四四方方,還有欄杆。

車子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麵是小小的鍋爐,除了鍋爐還有兩個人的座位,一個人負責給車子轉動方向,一個人負責給鍋爐填煤炭。煤炭、鍋爐,備用水桶、兩個人的座位加在一起占據了車子的二分之一。後麵就是放糧食的地方,經過計算一

車能拉三十石。

而且三十石還不是運輸能力的極限,考慮到道路不一樣對車子的磨損不一樣,三十石是最合適的運送重量,如果硬要加重量也行,就怕半路車子散架了。

三十石不算多,但是這車子一天能跑四五百裡,這已經很不錯了。

康熙饒有興趣地看著這車子,跟身邊的人說:“裝上糧食試一試,晚上前回來,看看路上可順利。”說完把造辦處的人叫來問能不能做得更大一點。

一群三等侍衛在車裡裝了糧食,其他人紛紛上車坐在糧袋上等著出發,有人算人和糧食的重量,有人抬著煤炭放車上,看著現場忙碌著,造辦處的大匠忍不住搖頭,跟康熙說:“皇上,過猶不及,不是不能造得更大,隻是造得大了各種毛病就出來了。鍋爐大了卻力氣不足,現在這麼大,一袋煤能跑一天,做大了一圈可以多裝了一千斤糧食,但是燒掉的煤炭多了兩倍。還容易燒乾,一旦燒乾這鍋爐就廢了,路上沒處修就徹底壞事了。再有就是裡麵氣多了容易炸,鍋爐大了很難把握。還有就是容易壞,路上顛簸,封得好好的爐子一旦跑氣兒L了也不能用了。”

康熙聽明白了:“眼下這是最合適的?”

“是,是最合適的,最不容易壞在半路的。”

康熙點頭:“穩妥些好啊!寧肯少裝些,隻要能平安到了就好。”

在京城試驗新車的時候,海棠他們到了青海。

跟來的八旗和鍵銳營去了八旗駐地,大部分的宗室隨著八旗一起駐紮,七阿哥坐鎮大營,隻等著大軍消除疲憊,海棠巡視過青海就出兵。九阿哥和十阿哥半路與他們分彆去了南疆,佟國綱帶著京城的火器營和鄂倫岱去了火器營駐地。火器營駐地有一半在山洞裡,因為康熙覺得火器營用的霹靂彈有傷天和,製造的時候要避開人和天地,於是選擇了山洞,和八旗不在一起駐紮。

至於十三和十四,七阿哥讓海棠帶著他們,這兩個人年紀不大事卻很多,特彆是十四,彆人趕路累得倒頭就睡,偏他精力旺盛,天天惹人煩,七阿哥不想搭理他們。

海棠與他們在半路分開到了大城裡麵,城裡熙熙攘攘,車隊行走的速度慢了下來。

十四十三和車夫坐在一起,看著兩邊都是人,幾乎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各種口音各種叫賣聲混雜在一起,還能聽到不一樣的音樂,這是一座很有異域風情的城池,與他們見到的都不一樣,看得出來這裡也是一座很有生命力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