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3 章 生迷惘(1 / 2)

成為雍正妹妹之後 則美 10673 字 3個月前

散了之後十四阿哥直奔海棠的園子裡來,他剛出來當差沒多久,也沒什麼要緊差事,就是在兵部混日子,也沒什麼功績,完全是靠著皇阿哥的身份聚攏了一群人追隨,和哥哥們比起來差得太遠了。

十四跑來後把今兒的事兒說了,就問海棠:“姐你說怎麼才能回答得漂亮出彩?”

海棠正檢查小衣服和小褥子,這都十月底了,說是十月懷胎,實際上也就是九個月出頭,一般是九個半月。算著日子,海棠在十一月上半個月就要生產,所以她快要卸貨了。

海棠一邊翻著東西一邊說:“這問題很大啊,不是拍馬屁歌功頌德能糊弄過去的,你自己有什麼想法嗎?”

“想法?沒有!不過硬要我回答,我倒是能從書裡找找答案。”

“這也是個思路。”曆史足夠長的好處就在這裡,能在前人身上找到例子,畢竟太陽下麵沒什麼新鮮事。

海棠把這些東西讓人搬走,又開始檢查尿布,因為都是新的,都沒有用過,都擺在了桌子上。海棠一邊數著尿布一邊說:“讓人吃飽國富民強,在書裡是能找到參考答案,書裡不僅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成功的如商鞅變法,失敗的如王安石變法和前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你有沒有分析過,這些變法為什麼有的失敗了可有的卻成功了?”

十四也是讀過書的,立即說:“是因為皇帝的支持,商鞅能成功是秦孝公支持,王安石失敗是因為宋哲宗繼位高太後垂簾聽政,她不支持,啟用了司馬光廢除了變法。”

“這也是一方麵,還有呢?”

“還有?還有就是百官反對,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國剛吃了敗仗,就是百官反對也是有限的。但是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變法都遭受了百官反對。”

“這也是一方麵,還有嗎?”

“還有??我想想,就是執行的力度不一樣,對,力度不一樣,秦國是真的落實到位了,而王安石和張居正的變法其實執行得不到位。比如說王安是變法,本來是好意,但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再比如張居正變法,下麵人虛報數據,這都是因為上下不一心導致的。”

海棠點點頭:“嗯,還有呢?”

“還有!姐,弟弟笨,你一股腦全說了吧。”

少年人如此急躁,海棠歎口氣:“你啊,對變法知之甚少,不過是從故紙堆裡翻出來看了幾眼,就如盲人摸象一樣,大象長什麼樣你壓根不知道,摸到耳朵說像蒲扇……我再問你,五霸七雄的年代,不少國君都想變法,為什麼就秦國成功了?韓國有申不害、魏國有李悝、楚國有吳起、齊國有鄒忌,更彆說趙國還有推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為什麼他們失敗了?”

十四沒說話,過了一會說:“咱們一開始不是在說怎麼養百姓嗎?怎麼說到了變法?”

海棠說:“養活百姓使其沒有饑餓,這是世世代代的追求,你說要翻書找答案,我都把答案送你眼睛下麵了,你還沒找到?”

十四迷茫地問:“我就這麼朽木不可

雕嗎?”

外麵笑了一聲,六阿哥先進門,紮拉豐阿陪著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進門。

六阿哥說:“我就說你肯定來找你姐姐了,你跑得可真快啊!”

要你管!

十四沒敢這麼說,站起來跟哥哥們打了招呼。

兄弟幾個坐下,六阿哥說:“好端端的,老爺子問咱們這個乾嘛?”

十三阿哥說:“大概是因為這兩年賦稅出現入不敷出了吧。”

四阿哥歎口氣,他管著戶部,當然知道當初海棠測量土地逼著一些人補繳稅銀的錢現在花了一半了,連年入不敷出,人口滋長,長此以往下去不是好事兒。“這事兒早晚要解決,其實我倒是有想法,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唉,困難重重,我倒不是怕困難,隻是汗阿瑪一信求穩,並不樂意這麼做。”

十三阿哥想了想:“依著我看,這天下的土地是能養天下人的,隻是有人占得多,有人占得少,所以才出現了有人不夠吃,有人吃不完的事兒。”

六阿哥問:“那怎麼辦?均分土地?你這想法就不現實,就算是今日能均分,不出半年,又要開始兼並土地。這辦法不治標也不治本。”

海棠把尿布放到籃子裡,想了想說:“剛才我和十四在討論為什麼商鞅變法成功了,其他的變法則是失敗了。”

大家都看著她,海棠說:“秦孝公變法的目的是變強,從目的上看,是成功了。所謂的廢井田製、推行縣製、遷都、統一度量衡製、編訂戶口都是手段。是一係列變法才達成了他的目的,而且商鞅變法進行了兩次。怎麼養民又是一次變法,攤丁入畝也好,火耗歸公也好,都是手段。想達成目的不僅僅是在土地上下功夫,就如商鞅是對整個秦國進行變法,針對民風民俗,針對庶民黔首,針對貴族王公,針對朝廷體製,甚至還有遷都這樣的大事,想變法就是刀尖向內,把所有的變了,一旦有一絲猶豫後退都不行,如果今日不變,三五百年後會有人推著變。你們來問我,我隻能說變法要改變八旗,改變士農工商這套運行了幾千年的老規矩,要用新的工具把更多的百姓從土地上帶出來。”甚至要改變帝製,她接著說:“任何修修補補都是在打補丁,也不是沒用,就是一直瘸著一條腿罷了。”

十四喃喃地說:“這是皇帝該考慮的啊!”

六阿哥看向四阿哥:汗阿瑪這是在選太子啊!

這到底是在釣魚還是什麼?

六阿哥怕了,他打定主意隨便寫一下糊弄著完事兒,他害怕這是老爺子放出的香餌,要是一口咬上去,刺破嘴不說,萬一難翻身了呢,畢竟大哥被圈了啊,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

十三也是避之不及,他剛被放出來,不想再主動踏入這個漩渦。十四倒是躍躍欲試,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寫,這會滿肚子的感慨:“這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四阿哥也擔心這是誘餌,他回去後想了半晚上,思來想去,覺得就是誘餌自己也要咬了!

第二天和幕僚們聊了聊,第三天就在家裡閉門寫作,

打了好幾次草稿好不容易交上去了,戶部爆發出貪汙案。

四阿哥這個掌部阿哥瞬間成了焦點,四阿哥氣得差點咬碎了牙,大罵那些奴才狗膽包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弄出事來,立即回京城坐鎮戶部。

四阿哥回京城後,康熙花了幾天時間把各位阿哥的方案看了一遍,四阿哥的顯得全麵且溫和,十四的就極其激進,這對兄弟的是目前來看最亮眼的。然而這裡麵有些思路是一樣的,找誰取經了自然是一目了然。

接著就是太子和三阿哥的,太子的倒是提供了幾條解決辦法,比如說開荒,比如說讓漢軍旗出旗為民。三阿哥的和這些差不多,因為引經據典旁征博引顯的文章氣象萬千,總結起來就是文章花團錦簇,內容空洞無物。

接著是八阿哥的,八阿哥也有高人指點,康熙一眼看出來了。上麵用了大量數據說中原和江南的土地種熟了,需要向南開發,兩廣以及雲貴川可以耕種,比如四川,號稱天府之土,這些地方如果像中原一樣到處種滿了糧食,天下就不缺糧食了。

康熙本來把八阿哥的折子扔到一邊了,後來想想還是撿了回來。

比起海棠說的那種需要幾代人實現宏大願望,八阿哥這種更容易實現,而且兩種想法並不衝突,一邊經營南方,一邊為日後打算,能同時進行。

至於四阿哥的折子,上麵的“火耗歸公”“改土歸流”“攤丁入畝”都很好,但是不好實施,拿這個“改土歸流”來說,這弄不好就是狼煙起邊陲!改土司製度讓流官治理,多少年來這麼多朝代都想要改土歸流,和土司鬥智鬥勇了上千年都沒實現過,康熙覺得這也挺有難度的。

他忍不住歎口氣,目前來看,八阿哥此次表現亮眼。

康熙讓人把四阿哥和八阿哥的折子收起來,想了想把太子和三阿哥的也收了起來,剩下的則是讓太監們隨便找地方處理。梁九功隻能裝在盒子塞角落去了。

過了幾日,刑部審理出結果了,四阿哥看到這結果臉都黑了。

自康熙四十四年開始,戶部采購草豆料,每年戶部把銀錢跟商人結算後商人再送一部分給戶部官員,這在後世也不算罕見。其中得銀堂堂官希福納、司官根泰等六十四人參與,共收贓銀二十萬兩。刑部把戶部得銀堂所有官吏捉拿再審,九卿審理,從康熙三十四年開始,得銀堂就是這麼操作的,前後一共有一百二十餘人參與,涉及銀兩是四十四萬兩。

其中還牽扯出新上任的尚書張鵬翮,張鵬翮本人雖然是個好官,但是他家人主動索要好處,因為張鵬翮家人參與其中,刑部特意請示康熙是否要拘押張鵬翮,康熙發話“本身不曾得銀,家人得銀的免革職拿問”。

但是無論怎麼說,戶部這次簡直是塌方式的貪汙案讓不少戶部官員被牽連,讓四阿哥的聲譽雪上加霜,在康熙心目中的位置一降再降。

在案子尚沒了結的時候,海棠進入了分娩流程,德妃請示了康熙後親自來陪著海棠生產,這次比上次輕鬆得多,大半天時間把孩子生出來了,說是輕鬆,也僅僅

是比上次輕鬆了一點。生孩子本就是需要勇氣的一件事,過程極其痛苦。

海棠在孩子生出來後跟德妃說:“我再也不生了。”

嗚嗚嗚,孩子再可愛也不生了,這種痛簡直是刻骨銘心。

德妃摟著她說:“不生了不生了,看把我閨女折騰的。”

她一麵說著一麵問:“是格格還是個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