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6 章 放魚餌(1 / 2)

成為雍正妹妹之後 則美 11127 字 3個月前

六阿哥就給大家介紹:“目前設計的線路是從太原出發,進入河南境內,在開封的東北方向過黃河,然後進入河北。造黃河大橋目前有兩個解決辦法,第一個就是造墩子橋,全長五十裡,高十餘丈。”

四阿哥聽了忍不住皺眉:“五十裡?”這要花多少錢啊!怪不得說費錢呢。

六阿哥點頭:“是,這麼費勁是因為黃河是懸河,是地上河,這橋隨著河堤地勢是一個拱形的,所以全長就很長,這是預備著將來黃河改道設計的。”

大家都皺眉,花錢是其次,關鍵是黃河這條母親河的脾氣不好,最最最關鍵的是,開封旁邊那一段河岸很危險,曆史上好幾次黃河決堤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曆朝曆代都對這裡進行加固,堤壩比一座小山都壯觀。

弘暉問:“就不能從彆的地方修嗎?非要走開封那一段?”

“不走就要繞個大圈子,還是要過黃河,過黃河是避免不了的,而且這圈子兜得太大彆說一二百萬的銀子,就是五六百萬都難說。”

海棠問:“那第二個呢?不是說有兩個辦法嗎?”

“第二個是浮橋船,就是用鐵船鋪上鐵軌,平時就固定在河麵上,一旦有船經過或者是洪峰冰淩過來,立即拆開靠岸。看著是很方便,但是有個很難把握的地方就是水位,豐水期和枯水期船位如果和岸上的鐵軌高低不一樣怎麼辦?所以工部上下還是覺得修墩子橋的辦法更好一些。”

海棠接著問:“有可靠的工匠嗎?”

“有,現在他們正在用木頭做個小橋的樣子,在上麵放石頭試一下承重,然後再拿去給汗阿瑪看。這種是用橋墩做支撐,橋墩需要用大磚且耐水耐腐蝕,需要特意燒製,要在枯水期施工,南方有類似的橋梁,也算是有成熟的經驗。不過根據那些老把式們說,這橋就算是建起來了,在黃河那地方頂多用二百年,多了就不行了。”

十四問:“為什麼?”

弘陽回答:“因為那是地上河,河水攜帶大量泥沙會在橋下的墩子邊形成瘀堵,就算是積極清理也是累年增高,對兩岸堤壩的衝刷擠壓就更嚴重,對兩岸防洪也有很大的威脅。”

六阿哥說:“這是其中一方麵,重要的是這是磚頭做的,就怕磚頭到時候沒粘性被風化了,大火車過一趟那聲音震得各處落灰,要是強行用下去,早晚必出大事兒,所以要在附近重修大橋。”

十四點點頭:“也就是說這橋二百年後必是要修的。”

六阿哥和海棠點點頭,六阿哥說:“這件事是大事,如果乾成了比當年修京杭大運河也不差什麼了。先前山西的富商說是捐資一百萬銀子,現在聽說一百萬不夠,又說這路不僅僅是山西用,河南和河北也在用,就吆喝著讓河南河北的富商也捐錢。

河南河北的人不想捐,修這條路的目的是山西的富商想向京城運貨,山西的東西多啊,比如煤鐵這些東西。但是河南河北沒什麼東西往京中運輸,就不甚積極,後來民間這些富商串聯,如今三地加起來

一共有一百八十萬兩銀子了。汗阿瑪的意思是要建造的。”

海棠說:“汗阿瑪說過從內帑裡麵拿二十萬出來,補足二百萬。”

四阿哥說:“這畢竟是第一條大鐵路啊!”老爺子這麼要臉的人㈦㈦[]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如果在史上濃墨重彩地記一筆“康熙年間第一條跨省鐵路”對老爺子來說是功績,所以他心裡是盼著這條路能修好。

十四追問:“二百萬能修好這條路嗎?”

六阿哥看著海棠,海棠說:“預算是夠的,但是要看實際。實際中每天工人吃喝拉撒都要花錢,裡麵各級要克扣,雁過拔毛一般,十兩銀子放下去,有五兩用在正事上都謝天謝地了。”

這時候外麵高無庸進來問:“福晉打發人來問爺,晚飯擺在哪兒?”

四阿哥想擺在園子裡,但是冬天有些冷,就說:“那邊花廳裡放上屏風,咱們四家簡單地吃一頓吧。”

這種場合侍妾們沒資格來,兩個側福晉也隻能站著侍奉。熱熱鬨鬨地吃了一頓飯,四阿哥帶著弘暉送客。

十四阿哥磨蹭到最後問四阿哥:“您說我要是去汗阿瑪跟前接下修路的差事,如何?”

四阿哥的第一反應是不同意,他說:“盯著這事兒的人多著呢,這事兒要是辦出彩了當然各方讚譽,但是要是辦錯了,就怕往後再接不到大差事了。我的意思是你先接點簡單容易的練練手,彆一上來就弄這麼大的場麵。”

十四不太高興,應了一聲,拱拱手就走了。

弘暉看著十四家的車隊走遠跟四阿哥說:“阿瑪,十四叔不會就這麼放棄的。”

四阿哥歎口氣:“他這是被寵壞了,他要是把這差事接下來,最後乾活的就是我和六叔九姑媽。”

畢竟十四的差事辦砸了德妃那邊把孩子們叫去隻要開口,這上麵的哥哥姐姐就要給他兜著。

弘暉問:“那他能接這差事嗎?皇瑪法樂意嗎?”

“誰知道呢?”畢竟老爺子的心思難猜啊!

四阿哥說:“如今這時候特殊,你二伯那邊不知道怎麼樣,你這些叔叔們各自守著一攤子事兒,這時候誰能帶著自己的人馬把這大事兒辦成了,必然是你皇瑪法心目中能辦大事的人。”

說白了,每個皇子手裡的人手就是個小朝廷,說難聽點,要是老爺子今晚上駕崩,明日就能想重新拉出一班君臣來,朝廷從不缺人。

十月過完就是十一月,各地的地方官開始進京拜年,因為有大運河,所以江南官員來往很方便,在十一月初德妃就收到了桂枝的信,她要來京城過年,過完年後再回蘇州。因為公主想回京還要請皇帝批準,所以德妃急匆匆地去找康熙商量。

康熙也好說話,讓通文墨的宮女替德妃寫了封信送江南去了。

德妃就開始掰著指頭算日子,盼著小女兒全家來京城。

十一月下旬桂枝一家就到了京城,第二日就抱著孩子去園子裡拜見康熙和德妃。

四福晉他們也提前來等著相見,把家裡的女孩們都帶來了。

桂枝帶著兒女過來拜見,秀英也一起跪下磕頭,再站起後,和旁邊比她矮一點的瑩瑩站在一起,大家都哈哈笑起來。

因為和秀英一比,瑩瑩真的是一個粗胖粗胖的肥妞,吃得圓圓的沒一點腰身,秀英倒是小小年紀顯得十分婀娜,舉手投足有著江南女子的溫婉,德妃看了看這兩個小姑娘,認真評價起來就是秀英小姑娘很有禍水的潛質。

大人要說話,秀寧作為最大的女孩帶著妹妹們出去玩。

等小孩子出去了,一群女人才趕緊把桂枝的兒子放炕上看。小孩子的胳膊像是藕節一樣,胖得一節一節的。六福晉就說:“這孩子生得好,要是夏天給他穿個紅肚兜戴著金鐲子抱一枝荷花就是那年畫上的娃娃。”

十四福晉說:“對對對,這會雖然冷了,但是也該戴一對金鐲子,顯得富貴些,回頭我送小外甥一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桂枝哈哈笑起來:“有有有,這潑天富貴在這裡呢。”說完把小孩子手腕上的肉肉撥開,裡麵卡著一隻金鐲子。

德妃說:“這鐲子不會勒著他的肉吧,這怎麼一節一節的呢,找大夫看來嗎?”

桂枝一邊把兒子的金鐲子轉動起來給德妃看,示意不是鐲子勒著孩子的胳膊,一邊說:“找人看過了,這就是胖,長幾年長開就好了。”

德妃鬆口氣:“這就行。”

幾個人說話的時候宮女進來通報:“文嬤嬤來給娘娘請安。”

桂枝說:“他們算是和我們一起進京的,不在一條船上。他家下半年有白事,李煦的夫人韓氏去世了。”

德妃是見過這位韓夫人的,聞言吃驚地說:“去世了?這也太突然了,我記得那位太太的身體好著呢。”

“這幾年不行了,而且臥床了大半年,上個月沒了。”

德妃歎口氣,讓人把文嬤嬤請來。

這位老嬤嬤真的高壽,如今身體也好,白胖白胖的一個老太太,進門就笑:“給娘娘請安,給各位福晉和公主請安。”

德妃笑著說:“請起,給嬤嬤看座,嬤嬤,這一路可好?”

“謝您惦記,都好,奴才一家跟著公主一起進京,這一路上沾公主的光了。”

德妃問:“聽公主說,你們家的太太老了,這也太意外了,前幾年她來請安的時候我們聊得很愉快,這幾年不見,她居然先老了。”老了就是死了的委婉說法。

文嬤嬤剛才還喜氣洋洋,聽了這話一秒轉成悲傷的模樣:“唉,誰能想到呢,我們婆媳好得跟母女一樣,奴才當時哭得眼睛都要瞎了,奴才當時還說兒子,這可怎麼辦才好啊,你年紀到了這地步,鴛鴦失偶,你可憐我也可憐,她一蹬腿拋下咱們母子和這一大家子去了,沒了她,這家裡怎麼辦啊?”

韓夫人是個很厲害的女人,把李煦的幾個兒子玩弄在股掌之間,一句“記名嫡子”就讓幾個兒子爭著孝順,文嬤嬤和她的關係也沒說得這麼好,但是這個家有沒有這個女主人的區彆真的很大。就眼下來看,沒了韓夫人,李煦的這幾個兒子鬥得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