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1 / 2)

香奩琳琅 尤四姐 6013 字 2個月前

“怎麼了?”齊氏拽了拽她道,“快說呀,急死我了。”

易大娘子歎了口氣,“我在那裡囉嗦半日,人家是油鹽不進,起先嫌男家門第低,後來索性牽扯出了翼國公,你說晦氣不晦氣!”

齊氏有點晃神,“翼國公?五皇子翼國公?般般那小丫頭,怎麼同他攪合到一處去了?”

易大娘子瞥了她一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般般這丫頭脾氣雖不好,長得倒是不錯,男人瞧見她的臉,有幾個挪得動步子的。”

“啊……”齊氏靠在車圍子上,泄氣地長歎,“那咱們這算是白操了一回心,人家自己已經找好郎子了……”仔細忖了忖,又發現了另一宗好處,“倘或果真和翼國公攀上親戚,那倒也不賴,將來親戚之間好歹有幫襯,人家可是皇子!”

結果易大娘子嗤笑了一聲,“你們這樣算計她的家財,將來她還幫襯你們?想什麼呢!叫我說,讓她和翼國公成了,才是大大的不好,親戚這條路斷了不說,易園的產業你們是徹底休想。有了那麼大的靠山,還準你們動那心思?”

齊氏聽罷,呆怔地看了她半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什麼辦法!”

易大娘子因媒未做成,臉上正無光呢,自然不希望這門婚事能成。她拍著膝頭,沉吟了好半晌,“倒也不著急,翼國公畢竟是皇子,皇子娶親,哪裡那麼簡單,先不說官家點不點頭,就是他生母張淑儀也不會答應。這等皇子聯姻,自然是希望嶽家有權有勢,將來前程上頭能有助益,般般的爹娘沒了,咱們這頭和外家都是尋常官員,既是沒有半點好處,做什麼要娶她?再者,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不在了,理當聽族中長輩的才對,到時候老太太咬死了齊大非偶,這樁婚事就成不了。”

齊氏回過神來,緩緩點頭,“這話說得很是,不是他們李家要人,咱們易家就得答應的。反正且耗著,那頭要是來人商議,讓母親處處回避,人家自然明白咱們的意思。”

易大娘子抿唇笑了笑,“反正我瞧知州家挺好,等過陣子時機成熟了,讓老太太鬆口應準這門婚事,她不答應也得答應。”

這麼一說,就又成竹在胸了,齊氏笑道:“還是妹妹的腦子好使,我一聽翼國公,人先慌起來,咱們幾時和這樣的大佛打過交道!”

易大娘子失笑,“怕什麼,世上的事,總掙不脫一個禮法,他們還能繞過長輩,私定終身不成!”說罷又乜了齊氏一眼,“不過你那豐哥兒,著實要好生管教管教才好,長此以往彆說一個易園,就是有金山,也不夠他造的。”

齊氏被她說得灰頭土臉,耷拉著眼皮子說:“我何嘗不知道,可這冤家不聽人勸,我有什麼辦法。現如今老太太說要抬他做命繼子,真成了,他也隻是頂個名頭罷了,你是姑母,你知道的,我們元豐不是塊做生意的料,最後產業還不是落進大房手裡。”

總之各有各的難處,易大娘子掖著兩手,長歎了一口氣。

“倒是可惜了,早知如此,你家二哥兒晚些娶親,來個親上加親多好,你姑作婆,還愁這丫頭逃出你的手掌心?”

結果換來易大娘子更大的冷嘲,“快彆說這話了,我當初也動過這心思,你們哪個開口應承了?橫豎個個都打著主意呢,怕易園的產業便宜了我們王家,將來短了你們的好處,打量我不知道。”

齊氏忙“誒”了聲,“我可從未這麼想過,你曉得的,我的兒子不成器,家裡哪兒有我說話的餘地。所以你們商議,我隻聽著罷了,照我的意思,在你手裡和在易家手裡,誠如左手倒右手,都是一樣的。”

易大娘子哼笑了一聲,這話說得好聽,真要是讓王家鑽了空子,老宅那幫人不血紅了眼和她掙命才怪!

所以啊,還是做個局外人吧,不去惦記那些不歸她的東西,隻要娘家根基壯了,自己在夫家也說得響嘴。如今就是要找個正大光明的辦法,不叫人說閒話,否則就算接過了易園,外人議論起來也夠受的……不是她心狠,這麼個不聽話的丫頭,當初要是跟著她爹娘一道去了,少了多少麻煩!

隻是這話等閒說不出口,不過心底裡的想法罷了,畢竟三哥就這一道血脈,留存於世也是個念想。

罷了罷了,暫且不去管它,“興許是那乳媼虛張聲勢也未可知,說是除夕夜裡會邀般般賞燈,到時候派個人盯著,是真是假,到了那日就知道了。”

姑嫂兩個坐在馬車裡,搖搖晃晃往外城去,走到宜秋門內大街時,看見處處張燈結彩,街邊上吹糖人的小販吹出個跨馬揚鞭的大將軍,笑嗬嗬遞到孩子手上。

易大娘子有些感慨,現任的安西大都護打服了邶國,要是三哥還在,如今凱旋的應當是他才對。

***

朔風起,吹得簷下燈籠吱扭作響,雪雖不下了,但雲翳也未開,年前這段時間幾乎不見太陽,偶爾下上一陣雨,天氣愈發陰冷。

過年的新衣已經做好了,今日匹帛鋪子派人送了過來,果真是上京最有名的裁縫,穿在身上很合適。

兩位妾母換好了衣裳,扭身在鏡子前看,她們原本是阿娘的陪嫁女使,與爹爹算不得多深情厚誼,更在乎的,一向是阿娘。所以阿娘過世前,還問過她們的意思,打算每人贈些錢,讓她們回家改嫁,她們拒絕了。一則改嫁未必有好人家,二則也放心不下明妝。照著惠小娘的話說,“我們小娘子老實,萬一將來有人欺負她,有我們在,雖不能撐腰,但可以拚命。”

就是因著有這份“拚命”的情義,明妝拿她們當親人一樣看待。隻可惜好好的年華,都浪費在郡公府了,有時候也覺得怪對不起她們的,因此平常儘可能地待她們好。

到了年尾,外麵的賬都收進來了,每位妾母分得了三十貫錢,作為過年采買的用度。惠小娘還好,家下父母兄弟日子都過得不錯,不必操心。蘭小娘則費心些,她家境不怎麼樣,家裡還有個不事生產的兄弟,每月的月例錢總要勻出一半來,貼補給娘家。

明妝呢,原想多給蘭小娘一些,但阿娘的陪房趙嬤嬤說,給多少都填不滿那個虧空,反倒助長了她娘家兄弟的胃口,這事就作罷了。不過逢年過節指縫鬆些,反正妾母們麵上的禮數到了,她們怎麼支配,是她們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