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吾皇儘忠3(1 / 2)

秦意嵐這直接了當接地氣的回答把謝明安噎得目瞪口呆。

好一會兒他才找回自己的聲音, 看著自家老子,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道:“聖人言‘君君,臣臣, 父父, 子子’ 為君儘忠, 隻比儘孝,子不忠父,乃為逆子,臣不忠君, 終為貳臣,爹你怎可因貪生怕死而置先帝遺願於不顧, 你…………”

謝明安紅著眼睛控訴秦意嵐,秦意嵐靜靜地聽著,倒是不覺得惱。

封建社會的君主們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 以“君權神授”為基準,提出了“三綱五常”的概念。

一馬不備雙鞍, 忠臣不事二主, 這是當下社會的主流思想,謝明安不過是其中普通一份子罷了。

君主□□的製度下“朕即國家”, 人們的思想被訓導禁錮的隻知忠君不知忠國了。

名臣於謙為官清廉, 戰功赫赫,為大明王朝立下不世功勳,最後卻落得個抄家砍頭的下場,究其原因, 就是他忠臣事了二主罷了。

明英宗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領也先所擄,也先挾此大勝, 圍困京城,時任兵部侍郎的於謙挺身而出召外地兵將進京,自己帶領民眾死守京城,最後反敗為勝,把瓦剌趕出了關外。

也先以英宗為要挾,逼迫明廷交出大量歲貢來換回英宗,這筆錢多到足以拖垮明廷,於謙當機立斷,說服了英宗之母孫太後,立了英宗之弟代宗上位。

此後於謙總督軍務,多次發兵於瓦剌交戰,終迫得也先遣使議和放回了英宗,英宗複位後卻以謀逆之罪殺了於謙,流放了他全家。

於謙不忠嗎?他一生都在為明廷嘔心瀝血恪儘職守。於謙無能嗎?英宗被擄能毫發無傷回返本國,於謙功不可沒。可英宗還是殺了他,不過是因他效忠的對象是國不是君罷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先帝大行,小皇子孤立無援,爹你身為三閣臣之一,你若緘口不言……”

謝明安還在悲憤地指責秦意嵐,秦意嵐抬手打斷了他的話,把牆上掛著做裝飾的寶劍扔到了謝明安身上:“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為不孝,你自戕吧!”

謝明安不知道是被寶劍砸的,還是被秦意嵐的話嚇得,一時間愣在那沒敢出聲。

秦意嵐抬起下巴衝他擺了擺手,示意他快點,好半天後謝明安才反應過來,對著秦意嵐一臉悲憤地道:“爹是被兒子指責,惱羞成怒才賜我一死的嗎?”

“彆廢話。”秦意嵐揪了揪下巴上的山羊胡子:“就說你死不死吧。”

謝明安漲紅了臉不出聲。

“你不甘毫無意義去赴死,我也是,小皇子即位也好,秦王篡位也罷,總歸都是太|祖的子孫,隻要社稷安穩,又何必介意是誰坐了江山呢?”

秦意嵐帶著幾分譏諷勾起了嘴角:“他們一家人搶家產,為父身為一介外人,犯得著豁出命去幫他們爭搶嗎?”

秦意嵐的話簡直顛覆了謝明安從小受到的忠君思想教育,他失魂落魄地走了。

三位閣臣沒鬨事兒,前朝平穩,秦王篡位的行動就顯得極迅速,秦意嵐被放出來的時候,遺詔的搨黃(雕版印刷的詔書)就已經由驛道分送各地了。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王上位了,重要位置肯定都要留給他自己的心腹。

三位閣臣因為歸順的識相,秦王也不好卸磨殺驢擼了他們的官職,可權力一是要自己人拿著才放心,二是屬下們擔著謀逆的罪名跟他一起冒險,這份從龍之功他得以利相酬,怎麼辦呢?

聰明的秦王一口氣兒又封了四位大學士,把內閣成員擴充成了七個人。

七位閣臣一同議政,連首輔陳如維手上的權力都被分薄的所剩無幾,更彆提秦意嵐了,整個就成了朝堂上的邊緣人。

控製了前朝後宮,秦王已經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控者了,他卻不能急著去坐龍椅,最先要做的事就是給已經涼透的先皇辦葬禮。

按規定,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員和內外命婦,都要進宮給先皇哭靈。

秦王跟先帝所出的小皇子在最前麵,諸多皇室宗親拱衛在他們身後,然後就是一眾官員按品級高低排排跪坐。

本朝規矩,一品和超一品的官位都是為了恩賞給的虛職,並無實際權力,謝至庸雖然是內閣輔臣,工部天官,他的品級卻不高,隻得正二品。

他前麵還有一眾超品的文武散官,先帝的舅舅,魏國公許靖正好就在秦意嵐前麵跪著。

一輪禮罷,唱禮官念了起,這個休息間隙有一刻鐘,眾人可以趁此機會去上個廁所喝口水活動活動腿腳什麼的,秦意嵐剛要站起來,前麵的魏國公就彎著腰把屁股懟到了她臉上。

秦意嵐一歪頭,臉避開了,身子卻避不開,魏國公幾乎坐到了她肩膀上,秦意嵐被壓得往旁邊兒一倒,手撐在了地上,魏國公一腳就踩到她手上站直了身子。

官員們入宮上朝都是穿的朝靴,近乎一寸厚的靴底是木料裹上皮革製成的,被這硬底鞋給踩在手指上,那個疼可想而知。

雖然很疼,秦意嵐卻不能鬨出動靜,這是先帝的葬禮,要是鬨出動靜來,一個“大不敬”之罪夠她受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