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影評(1 / 2)

盛世文娛 炎炎炎啊 4846 字 5個月前

顧衡知道穆雲海看中的是最後的獎項爭奪,來之前已經做了準備,看了一下筆記本上的表格,快速說道:“目前排名第一的是《美麗人生》9.4分。

第二是我們《海濱之城》,9.3分。

第三是《永恒一日》9.1分。

第四竟然韓國導演洪尚秀的《夏夏夏》8.8分。第五是《探戈》8.6分!

還有一部也是8.6分,不過他的排名被排在第六,《家宴》。”

等下,我把這些片子都記下來,咱們回頭挨個去看。”

穆雲海拿出了本子照著顧衡筆記本電腦上的名單就是一頓抄。

接著穆雲海問道:“他這個評分不是固定的對吧?也是觀眾給出打分然後上下浮動的那種?還是說影評人給的專業評分?”

“影評人一部分,觀眾一部分。影評人的權重多一些……”顧衡說完,外麵一陣腳步聲。

貝蒂尼推門進來,後麵跟著孫傳和和王思驄,王思驄簡直把自己當成劇組正式成員了,什麼事都不落下。

顧衡知道自己現在需要做什麼,捧著電腦輕咳了一聲:“咳咳,那我來彙報一下成績。首先是分數,剛才我已經和許導說過了,我們目前是在所有入圍影片的第二名。”

一抹喜色躍上所有人的心頭。

“咱們的評分人數,包括影評人在內,也是所有電影中人數也是第二,共有四十七位影評人和三百七十二名觀眾給出了9.3的評分。

排名第一的是開幕影片英國影片《將軍》共有六十三位影評人,八百零六位觀眾給出了8.3分的平均值。

評分最高的《美麗人生》隻有十七位影評人,和七十二名觀眾給出了9.4的高分。因為人數太少,所以平均值給得挺高的。雖然說明影片質量沒問題,但……有可能這個分數在未來幾天內會下降……這也是趨勢,所以我們有可能衝擊第一。”

“耶!”王思驄激動地跳了起來。

“那我來念幾篇影評……咱們的影評在威尼斯官網上一共算上短評有一百四十條。其中除了四十七位影評人都給的長評外,剩下的剩下的九十三位觀眾評論裡,有7篇超過400個單詞的長評,三十一位篇超過百個單詞的中評,餘下的都是諸如“好看的電影、讓人耳目一新、我喜歡這部電影”之類的。這裡我就不念了,一會兒各位可以自己看。”

說著,他操作了一下電腦,繼續說道:“我已經把所有長評發到了上影廠裡讓人翻譯,所以這裡我節選一下……戛納電影節被認為最公正,同時也是最權威的影評人,蒂加納的長評節選……我覺得這一段他的形容對咱們來講是最公平的。”

深呼吸了一口氣,他緩緩念誦:“穆導,這位來自華國的年輕電影俊傑,給我們帶來了一部令人震撼心靈的作品,從《海濱之城》中可以看出,有張一謀、黑澤明、弗蘭克·杜拉邦特、呂鬆·貝克四位大師的影子,但他不是單純的模仿,他把四位大師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不知何時起,我覺得電影行業出現了一種怪圈。導演們拚了命地想要在電影裡加入屬於自己的想法,他們試圖用一種非常隱晦的方式來左右觀眾的思緒。

讓電影不再需要按照觀眾內心的認知,反倒變成了必須要按照導演的思路來行進,才能感受到這部作品獨特性的奇特現象。

這是有違背藝術的核心觀念的。

所以,這幾年我越來越不喜歡年輕導演的作品……這裡其實他踩了一腳《必要的殺戮》,認為《必要的殺戮》這個電影拿阿富汗戰爭來當題材,是純粹為了得獎而得獎的作品。意思就是很不喜歡導演這麼做,偏偏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導演喜歡用這種方式,把自己的作品扣上人權的帽子來……塑造金身。”

美麗國人喜歡拍種族歧視,喜歡拍性彆歧視,喜歡拍個人英雄主義。

歐洲人喜歡拍二戰被法西斯迫害,喜歡拍動物保護,喜歡拍女權主義。

亞洲人喜歡拍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掙紮,喜歡拍製度對人性的覆滅。

我不是說這些不重要,但為了得獎翻來覆去的炒冷飯,當觀眾看得都吐了的時候,你所宣揚的東西,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近幾年,我們沒有了《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了《這個殺手不太冷》,沒有了《千與千尋》,沒有了《辛德勒的名單》。”

我以為世界電影沒落了,好在在這一屆戛納上出現了《海濱之城》,出現了這個隻有十九歲來自東方的雲海·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