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是在次年的二月份,因為高考的時間在冬月,所以時間自然而然地推遲了。不過二月份開學也挺好的,春節剛過,還留有新年的餘味,配上熙熙攘攘來校報道的學生,又是熱鬨,又是一片喜慶。畢竟,這些大學生,可是曆時十年,第一屆入學的學生。
魏希被首都大學錄取,首都大學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學府,入學時間也要晚上一些,所以魏希遲遲沒有動身,其他的知青都陸陸續續,回家鄉收拾行囊,準備開學去了。
說實話,魏希對於首都一直很好奇,那是徐衍的家鄉,她曾經聽徐衍不止一次的提起過。儘管魏希沒去過,但她知道首都有豌豆黃,有四合院,有巍峨的故宮。
在大唐,這個城市的名字還叫幽州。幽州地處邊陲,民風彪悍,素來以兵勇驕悍而聞名。和徐衍口中的首都,大有不同,呈現在魏希眼中的是紅牆鼓樓,青磚胡同,長安街下的熱鬨行人,和獨一份的大碗茶。
不過,魏希所處的榕城,離北京確實是路途遙遠。上次徐衍坐著綠皮火車,足足轉了兩次,再算上其中的長途客車,花了差不多三天的時間。
魏希雖然離開學還有十幾天,但是也收拾起行李了。寧可早到,也不必趕著時間,一個不慎,誤了開學的日子,反倒是不美了。故而魏希早早就找了大隊長趙柱國,寫了證明,沒有這個出門可不太容易。
吳桂蘭擔心魏希一個人北上不方便,私底下還生了陪魏希一道開學的想法。畢竟魏希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這一路過去,火車上三教九流都有,多少還是有些危險,讓人不安心。尤其是到了那邊,說不定時間不剛好,難不成還讓她一個小姑娘,一個人在旅店租房不成。
壞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有的,隻是有社會環境相對安全的區彆。而孤身出遠門的漂亮小姑娘,往往讓人更不放心。
但是這一去,一來一回破費功夫,吳桂蘭還有趙為民要照顧,魏希並不想麻煩她。魏希的心智其實比旁的同歲小姑娘要成熟的多,她自覺能照顧的好自己,偏偏吳桂蘭不放心。
不僅是吳桂蘭,趙柱國也覺得魏希一個小姑娘獨自出遠門不太安全。對吳桂蘭陪魏希一塊兒報道是同意的,甚至覺得還應該多個人和她們一起。
好在魏希沒兩天又接到了鄭既明,鄭伯伯的信。鄭既明這兩年在首都任職,單位裡還安排了住處,日子不說大富大貴,但也算是安逸了。
鄭既明算是魏希的長輩,尤其是經過十年大動亂,身邊的親人不是疏離,就是斷絕了來往,魏希就變成鄭既明為數不多的後輩。他和自家妻子一生沒有子女,對魏希也就愈加關注。
魏希高考前,特意托人尋了第一手的複習資料,還附信問過魏希的誌願,幫她打探各個學校的條件跟情況。比起一些連高考誌願並不包括中專的學生來說,魏希收到的學校資料,是很珍貴,很有意義的。
而魏希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去信將這個好消息告訴鄭伯伯,當然,還有一直關心她的江爺爺,以及遠在寧城,一心記掛魏希的徐衍。
鄭既明來信的大意是希望魏希到首都後,可以先住在他家裡,家裡有空餘的房間,而且他作為魏希的伯伯,也很希望能照顧到她,以及他的妻子也多年未見到魏希了,對魏希很是想念。
鄭既明作為知識分子,儘管學的是建築方麵,但是文筆極佳,魏希讀著信,都仿佛能感受到鄭伯母對她的掛念。有句話說,見字如見人,大概是鄭伯伯這幾年受過的苦太多,字雖好看,但是處處透著內斂,倒讓人難掩心酸。
魏希接到信之後,猶豫了良久,但還是決定入學前先暫住鄭伯伯家。鄭伯伯是真的把自己當成看重的後輩,就按魏奶奶能毅然決然頂著風口浪尖,幫鄭伯伯藏書來看,雖然有惜書的緣故,但是也不乏是因為兩家關係親厚。如果讓魏希來形容,大抵就是通家之好。
再者,到了首都,能多一份照應總歸是好的,又兼並不失禮,魏希最後還是決定提早動身去鄭伯伯家中。不過決定走之前,魏希也發了電報,做了回應,沒有一收到信就貿然動身。有來有往,不論應或不應,總該有個答複。
魏希最後還是不想麻煩吳桂蘭夫婦,加之到了首都車站也有人來接,大大降低了危險,吳桂蘭最後還是讓魏希自己北上。不過,她還是堅持要送魏希到榕城。
魏希東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自從錄取通知書出來之後,院子就變得空蕩蕩的,唯一沒有走的王學恩也去了空出位置的村知青點。魏希主要是將東西收起來,壓在箱底。然後將院子好好收拾了一遍,打掃乾淨了,才算完。
清晨,魏希手上拎著兩個大藤條箱,院子裡空無一人,吳桂蘭則在村口等她。魏希走到院子裡,望著桃樹枝椏上害羞帶怯的花苞,驀然生出不舍,不知不覺中,她到這個時代,已經快兩年多了。
她記得在院子裡和知青們圍在一處,吃著打邊爐的熱鬨氛圍,也記得徐衍在這棵桃樹下等她時的清雋側影。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其他人陸陸續續都離開了,徐衍也去了相隔千裡的寧城讀軍校,而她最終也要闊彆這座小院。
心裡驀然不舍,魏希折下桃樹的一段枝椏,上麵還有泛著香氣的粉色花苞和清晨的露珠。像是離彆時的贈禮,又像是等待歸來的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