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求和書是東奕某位宗室王爺送來的,沈縉回複了以後,自然也是由他再送回去。
寫上回複內容的求和書到了東方榅手中時,他打開一看,臉色微變,隨即冷笑道:“好一個沈帝!”
這段話看起來有點像是調戲羞辱東奕太子,但是東方榅又豈會不明白沈縉此言深意?
在東奕其他人都為沈帝這曖昧調戲的話語憤怒不已的時候,他卻在傷腦筋,若是去了大慶,該怎麼回來……他可不信大慶皇帝會讓他平平安安的回到東奕,積蓄力量再對付大慶。
&&&&&&&&&&
沈縉同意了東奕太子的求和這件事讓滿朝文武大臣都不讚同。
他們紛紛勸諫:“陛下,不能給東奕喘息之機啊,讓方將軍一舉拿下東奕皇都才是最好的!”
對此,沈縉依舊堅持原本的決定:“眾卿無需多勸,朕意已決。東奕如今已元氣大傷,大慶翻掌即滅,何須如此擔憂?”
他對外始終表現出一副看不起東奕如今的國力,不在乎也不相信東奕能恢複元氣來個大翻盤的模樣。
然而實際上他卻著手開始恢複大慶國內的元氣。
此次同意東方榅的求和,他並非意氣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的決定。
古代人口並不多,一個大國的人口連現代的一個省都趕不上。古代孩子夭折率很高,人均壽命短,一般四五十歲就算老齡了,再加上戰爭,人口甚至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
大慶雖然在此次與東奕的戰爭中處於上風,也有沈縉的謀劃減少了很多傷亡,但戰爭帶來的元氣損失依舊很大。畢竟東奕再怎麼內部分裂,以前也是僅僅隻比大慶弱一籌的大國,滅掉這樣一個大國,一年之功怎麼可能?
若是他現在下令直逼東奕皇城,隻怕東奕人要拚死抵禦了。俗話說哀兵必勝,東奕即便是勝不了,那也會給大慶帶來巨大的損失。再加上入了皇城殺死東奕皇族後,東奕各處的頑固分子的抵抗作亂,又是一大批傷亡損失。
而沈縉此次答應東方榅的求和,為的就是爭取足夠的時間布局,減小這部分的損失。
至於東方榅趁著這段時間讓東奕恢複元氣?嗬嗬,有那麼容易麼?這又不是通訊交通便利的現代,他將東方榅囚禁在大慶,他就不信東奕的恢複速度還能有多麼效率可言。而且,東奕恢複元氣這段時間,豈非是安插釘子眼線的最好時機?
沈縉喜滋滋的暗中安排布局的時候,東方榅也在前往大慶的路上了。
由於是求和,東奕這一方雖然覺得很丟臉很想低調行事,但東方榅考慮到大慶一方的想法,咬咬牙,硬是大張旗鼓的朝大慶皇都行去,一路上的老百姓都知道這是東奕太子前來求和的隊伍了。
東奕隨行的官員們麵對路人的指指點點,個個都是愁眉苦臉恨不得捂住臉的樣子,而東方榅卻淡然自若,心中暗暗的將這等恥辱記在了心底。
沈縉得知東方榅此舉後,忍不住撫掌讚歎:“好一個東奕太子!果真不凡!”
東方榅此舉可謂是讓大慶人漲足了麵子,找足了優越感,甚至那些嚷嚷著要趁熱打鐵滅掉東奕的朝臣們也不再提這個話題了,而是紛紛討論該怎麼給東奕來人一個下馬威。
東方榅一行人到達大慶皇都後,沈縉隻派了幾個小官吏前來迎接,沒有準備任何迎接禮儀,就這樣讓東方榅等人特彆寒酸的進宮去覲見。
不過沈縉隻接見了東方榅一個人,他對東方榅已經好奇了很久了。
然而當沈縉見到東方榅第一眼後,便道:“太子當真絕色,不知可願入宮??”
東方榅臉色頓時難看至極,不過他的忍耐功夫極好,瞬間就恢複了正常的臉色,平靜的給沈縉行了個禮:“東方榅見過陛下。陛下說笑了,在下不正在宮內麼?”
沈縉笑了,這是以為裝傻就能混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