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順勢收網(下)(1 / 2)

本站 0zw,最快更新戰國之平手物語最新章節!

元龜二年(1569年)三月。

先是宗教勢力,後是當地國人眾,連著兩天,暫居淡路的平手汎秀先後收到了“和泉故交”的求助。兩件事情也都是由於幕府的新代官而引起。

所不同的是,寺社勢力被逼迫得更厲害,所以是由頭麵人物親自過來拜訪的。而國人豪族們所受的壓力並不是太大,怒氣值還不夠高,隻寫了封信過來抱怨。

事情還要從“兵役免除稅”的製度說起。

和泉一地的國人豪族勢力,總計有數十家,一大半是本地土著,剩下的是討伐淡路的過程中接收的水軍勢力,被遷移過去的。總體來說,是一幫子比較有錢,但缺乏武鬥精神的家夥,讓他們打仗也不是不行,但無論如何都是算不上精兵勇士的。

其主要原因,大概在於瀨戶內海一帶商貿發達,經濟情況良好,民間相對富裕,就比較珍愛生命。

另一方麵,那一小部分不怕死、敢打敢拚的國人眾們,也基本都被平手汎秀給乾掉了。剩下的都是識時務,肯投降的人。

所以,平手汎秀這個“兵役免除稅”的製度,唯有在這裡,才能得到歡迎,良好地施行下去。

(順帶一提,原本曆史上,和泉、淡路的許多豪族都被編入織田水軍序列,在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被村上海軍打得死傷慘重)

在尾張,武士們恨不得天天打仗,每次出陣都要搶死亡率最高的“一番槍”,倘若是那個民風粗野的鄉下地方施行什麼“兵役免除稅”,大概隻會被認為腦子進了水了。

這個政策,一向被認為是“智將平手中務丞”的傑作,所以也就被新代官們繼承了下來,沒有做什麼大的改動。

然而——“沒有做什麼大的改動”的意思,就是做了些小的改動。

對於治國而言,任何微小的改動,都未必不能引起極大的後果。

當年平手汎秀在的時候,“免役稅”製度是非常寬鬆的,由各家國人眾自由選擇。你可以隻出錢不出人,也可以隻出人不出錢,甚至可以錢和人各出一部分,比例完全是自由決定的,沒有任何強迫成分。

唯一的限製是,兵役數量會跟“帶刀狀”的發布結合起來。不肯承擔兵役的人,就沒有理由去持有大量的武器。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查收私藏武器”的大義名分。

不過平手汎秀其實也沒有真的把這個事實施下去,倒不是他心慈手軟,而是時機不到,且精力有限。

像佐久間信盛那樣,沒到一地不乾彆的,優先盯著當地國人眾的土地,各種巧取豪奪,看著直屬領地不斷增加倒是挺爽,卻是會產生隱患的。實際上,佐久間那家夥的直屬軍力一向很強不弱於柴田,但一旦統領大型的聯軍,就往往無功而返,這都是士氣和凝聚力的問題。

以這個時代的社會發展程度,大名是不可能隻靠直屬軍打天下的,必須要讓雜牌附庸們都看得到一點希望才行。

所以平手汎秀的策略,一向都溫水煮青蛙,挖坑等人跳。

然則,能這麼做,建立在兩條基礎上:其一,他很早就涉足商界,背後又有信長這個大財主,不缺錢;其二,他素有無雙智將之名,不需要太多兵力也有震懾力。

這兩個條件,新任和泉代官們,卻並不具備啊!

新上任沒多久的飯尾貞遙和禦牧益景,就跟那些其他的“空降領導”一樣,既缺錢,又缺人。

缺人還好說——畢竟這塊地盤被平手汎秀掃蕩過一圈,盜賊、水患、三好餘黨什麼的,不是被剿滅就是被收編,一時半會用不上人。

而缺錢的問題就很讓人難受了。和泉物價不低,幕府支援又少,隨便乾點啥都是舉步維艱。此前新代官們出手對付寺社,其實也有“趁機發筆橫財”的想法在裡麵。

然後國人眾們也被盯上了。

當年平手汎秀的“免役稅”製度,是讓人自由選擇,願意出人就出人,願意出錢就出錢,也可以各出一部分,比例隨意。

這樣一來就可能形成一個很巧的局麵:某家豪族選擇了承擔軍役,不交稅,但實際上本地一直保持著和平沒有仗打,結果到頭來,人也沒出,錢也沒出。

類似這種鑽空子的事情,平手汎秀自然不會看不到,隻是他財大氣粗兼另有長遠計劃,也就無所謂了。

但新任代官們,就盯上了這點事情。

於是他們宣布:以後“免役稅”這種事情,不再由各家國人眾自由申報了,而是每半年一次,統計每家豪族的出兵人次,凡是沒有達到標準的,一律要按比例交稅。

如今正好新代官們上任也接近了半年,到了第一次征收的時候了。這半年間除了剿了兩次小匪壓根沒出動過兵力,所以大部分國人眾都要全額繳稅。

這就很讓“人民群眾”心裡發涼發苦了。

這個法子,平心而論,倒也沒有什麼特彆不講道理的地方。隻是跟以前的寬鬆政策比較起來,才顯得格外嚴苛。再加上新代官們恩威未著,就更壓不住人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