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番外四(1 / 2)

探春的親事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嫁給了林如海的弟子張文知做填房。張文知妻子病逝,留下了一個四歲的兒子。張文知出了妻孝之後,張家父母便張羅著為他續弦。

張家雖然不是什麼名門,張文知也不過是寒門學子出身,但如今的張文知已經官拜副都禦使兼上書房行走,因為出身翰林,與翰林院一眾學士也都交情甚篤,在賈政眼裡,就難得的儒雅人才。雖說探春嫁過去是續弦填房,到底不如原配,但以榮國府如今沒落的地位和探春庶出的身份,能夠嫁給這樣清貴的人家做續弦,也算不上辱沒了。

賈政對於張文知的才華人品是十分的滿意,探春聽說是做填房,最初很不情願,後來眼見著找不到比張家更合適的人家,又聽弟弟賈環說起那張禦史雖然年紀大了些,但生的斯文俊秀、風度翩翩,性子又溫和知禮,更是才華橫溢,探春便也動了心思不再抗拒這門親事。最終賈家與張家結親,探春嫁給了張文知做續弦。

張家人口簡單,張父、張母原就是林家莊上的下人,後來因為兒子張文知被林如海看中收為弟子才除了奴籍,夫婦兩個除了張文知這個兒子,便隻有翠兒一個女兒。張文知中舉做官之後,張家舉家遷來了京城,當初宅院還是林如海幫忙置辦的。也正是因為林如海對張文知的確是恩重如山,張文知才會在林如海和璟軒兩個中間如此為難,最終還是選擇了傾向於師傅林如海。

如今翠兒出嫁,張家除了張父、張母外隻有張文知原配留下的一個四歲大的兒子,張文知院子裡也隻有一個通房,是他原配抬舉的陪嫁丫頭。

這樣簡單的張家情況,在經曆過榮國府裡王熙鳳和王夫人明爭暗鬥諸多事情的探春眼裡,便算不得什麼了。

而張家父母並不知道榮國府的情況,他們是平民百姓出身,從前國公府這樣的高門大戶在他們眼中是高不可攀的存在,當年張文知成親,取得也是同樣寒門翰林人家的女兒,哪想到續弦竟然能高娶到國公府的小姐,這讓探春在張家的地位有些超然。

公婆不難相處,唯一的通房也是個悶嘴葫蘆的性子,和府上的周姨娘似得並不惹事,也沒見丈夫張文知有多喜歡,探春越發的鬆了口氣。那四歲的小公子還懵懵懂懂的,眼下對她雖然還不親,但畢竟是個孩子,好好教導一番未必便不與她親近。

探春想得很通透,張家並不是什麼世族大戶,也不牽扯什麼家產繼承之類的,子弟想要出人頭地都是得通過科舉取士,她沒必要苛待原配的孩子,白白叫人詬病。日後她若有了孩子,一並好好教導,日後若能父子一門三進士,不也是佳話不是?

想到丈夫張文知斯文有禮的模樣,探春不覺臉頰有些紅暈,對方的模樣比她想象中要出色不少,不像是個喪偶的男人,反倒和戲裡麵多情的書生似得。

小一輩的姐妹裡,最小的惜春在南邊出嫁,她自小便隨著東府搬去了金陵,比起整日裡在道館裡修道的父親,她還是跟在哥哥賈珍和嫂子尤氏身邊生活。

賈家雖然發跡於江南,這幾代人下來,在江南的根基早已經沒了,當年的至交好友如同甄家這樣的世家也都灰飛煙滅,賈家獨木難支,賈珍既走不通仕途,也不樂意去行商做下等人,索性東府的田產不少,靠著這些,賈珍這邊倒也算得上是富足的鄉紳,隻不過比起當年在京城裡麵奢華無度的生活,眼下的富足便也不值得一提了。

惜春對於哥哥嫂子經常感懷的所謂的京中生活全無什麼印象,她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家裡來了江南,小時候的記憶都模糊了,反倒是長於江南的記憶更鮮活,對於眼下衣食無憂的生活並不覺得不如意。

因與黛玉年紀相仿,兩家也有親戚,她也常常跟著尤氏去林家,比起叫尤氏豔羨非常的林家大宅的闊氣,惜春心裡麵卻還是更喜歡充滿野趣的鄉間生活,總覺得林府雖然大氣堂皇,卻總覺得太過拘束了些,即便也有修建雅致的花園小徑、碧湖錦鯉,但比起渾然天成的鄉間,卻還是少了些自然的味道。

到了十五歲上的時候,江寧的一戶鄉紳錢家來人提親,錢家大爺是賈蓉媳婦的表親,當年跟著父母到過一次賈家,偶然瞥見帶著一個小丫頭從溪邊回來的惜春,當時就上了心。

錢家也是鄉紳人家,錢家大少爺有秀才的身份,沒有再考進士,而是幫著家裡打理庶務,十裡八鄉也有些美名。錢家富足,又是世居江南,比起空有一個寧國公後人名頭的賈家,江南反倒更看重錢家的人。賈珍心裡麵也清楚,因而雖然不大滿意錢大公子不過是個秀才,錢家也沒有做官的,卻也沒有拒絕。

錢家聘禮給的豐厚,賈珍就這麼一個妹妹,兒子又已經娶妻生子,倒也不吝於給惜春置辦了體麵的嫁妝。惜春出嫁,雖稱不上十裡紅妝,卻也足以叫不少女孩子羨慕非常了。

時光流轉,當年年紀還小的姐妹們都相繼出嫁,沒過幾年,便也接連陸續的有了孩子,做了母親。而老一輩的人,賈母身體硬朗,看著最寶貝的孫子寶玉娶了外孫女兒黛玉,兩個孩子親上加親不說,有了林如海的幫襯,寶玉如今也有了秀才的功名,就等著更進一步金榜題名了。

賈母心滿意足,就等著抱重孫子了,不省心的大兒子如今無權無勢也沒錢,掀不起什麼風浪來,賈母越發覺得搬回金陵老家的決定再好不過,更是心滿意足得很,身子骨越發強健的頤養天年自不消說。

賈母八十大壽的這一年,賈家決定大排筵宴慶祝老壽星的壽誕,而遠在京城或是各地的賈家子弟、親戚,能趕回來的也都紛紛趕往了金陵。

賈璉和王熙鳳早就從京城趕了回來幫著張羅壽宴的事,雖說王熙鳳常年不在賈母身邊,但她那張能說會道的嘴,不肖幾日的時間,就消弭了和賈母之間淡淡的生分,逗得賈母笑容滿麵,更是得了金陵賈家上上下下的讚譽,都說璉二奶奶是難得的爽利能乾。

邢夫人一向在賈母麵前不得看重,也和王熙鳳不大親近,到如今更不敢招惹王熙鳳,她可是覺得這兒媳婦周身的氣勢越發的不好惹了。不得不說,在趨利避害這方麵,邢夫人還是十分敏銳的。

王熙鳳籌辦這壽宴風光無限,寶二奶奶黛玉便專職的負責接待前來慶賀的女眷。

王夫人去世之後賈政並非續弦,左右京城賈家不過是個空殼子,賈政沒了差事便沒了俸祿,連供養賈環、賈蘭和李紈這些人都有些捉肘見肋,又舍不下臉麵向侄兒媳婦王熙鳳要錢,還是賈母知道兒子差事丟了之後叫人送來了些體己,賈政這才靠著這些錢勉強度日。

及至探春嫁了張文知做填房,張文知見嶽父過得不如意,便疏通了關係在崇文館給賈政尋了個差事,賈政雖不是科舉出身,但於八股一道卻也有些底蘊,並非狗屁不通之輩,在崇文館當差,雖然沒法和工部員外郎的職位相提並論,但總也好過賦閒在家指望著老母的體己過日子。

待賈環和賈蘭都得了功名,自然有他們的俸銀,趙姨娘周姨娘和李紈這些女眷也都做針線活持家,賈政這日子才稍稍有了些起色。

這次賈母八十大壽,身為賈母最疼愛的兒子,賈政自然是向書院那邊請了假,打算帶著這一房人回金陵拜壽,還給同在京城的連襟林如海去了封信,詢問林家是否同行。

自打新皇登基之後,一直被按在江南的林如海終於得了調回京城的機會,比起小心眼看到林如海就心煩的武帝桓諶,新皇對於林如海倒是沒什麼喜惡,因為林如海能力甚是卓越,新皇對林如海倒很重用。

終於得了重用,林如海哪裡能夠不儘心儘力,到如今林如海終於如願以償的入閣拜相,對新皇更是鞠躬儘瘁了。這回賈母大壽,思念母親和女兒的賈敏自然是要回江南的,林如海公事繁忙走不開,這時候便托付了賈政帶著賈敏同行,一路上也有照應。

賈政自然是欣然同意的,而此時元春、探春兩姐妹也都派人給賈政回了消息,元春無法離開王府去江南,但卻派了人送來了豐厚的賀禮,央托父親帶給祖母。而探春則是與張文知一道與賈政等人同行。

一大家子人提前好些時候便離開了京城去往江南,張文知與賈政敘話,順帶著也考校賈環和賈蘭的學問,趙姨娘和周姨娘兩個都沒有隨行,李紈與賈敏、探春在裡麵閒話家常,探春的女兒張瑩如今已經七歲大了,生的模樣極好,聲音稚嫩,也叫李紈和賈敏兩個十分疼愛。

等到了金陵得時候,離壽宴開宴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林家在金陵有宅院,賈家房子緊巴巴的住不下,賈敏便做主叫眾人先行住在了林家。安頓好眾人的住宿,又換下了風塵仆仆的衣服休整得體,眾人這才去賈母那邊見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