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能吃就好,咱們栓子是個有福的。”奶奶老陳氏摸摸他的腦袋,滿臉慈和。
顧青雲故作懵懂地點點頭。
家裡隻有他每天早上能吃一碗雞蛋羹,這是給他補充營養的。
“爺,奶,吃飯了。”就在這時,九歲的大丫清脆的聲音傳來,她相貌清秀,麵色微微發黃。其實不止是她,村裡人都是這樣,麵黃肌瘦的。
顧青雲來這裡後才發現以前看的電視,裡麵的人很多都是穿著長衫或長裙的,可他現在見到的都是穿著褲子和短褐的老百姓,要不是衣服樣式不同,他都覺得和現代的差不多了,女子的衣裙也沒有拖曳在地,隻剛剛蓋住鞋麵,走路的時候還會露出鞋子的樣式。
在他看來,老百姓要經常下地乾活,穿著寬大的衣袍很不方便,所以這種短、窄的衣衫應該是勞動人民專屬的,而且都是麻布織成。
在顧家,織布也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之一。麻布的優點是強度極高、吸濕、導熱、透氣性甚佳,缺點則是穿著不甚舒適,外觀較為粗糙,生硬。
大人們都是穿麻衣,隻有小孩,特彆是顧青雲可以穿更加柔軟的棉布,三位姐妹都是隻有內裡穿棉布,外裙還是麻布做成的。
村裡唯一穿長衫的就是大爺爺顧伯山了。
大家洗好手腳後就圍著一張長桌坐著,每個人麵前都有兩個大碗,一個準備用來裝菜,一個是裝飯的。
這時,小陳氏和大姐大丫就抱了三個有臉盆那麼大的盆子出來,這裡麵就是紅薯飯、青菜和野菜混合,水煮黃鱔。
老陳氏輕咳一聲,拿起勺子開始分飯菜。
是的,顧家就是分餐製,用老陳氏的話說,大家一起吃的話都會一窩蜂地夾肉菜,你爭我搶的,顯得很沒有教養。
分好了飯菜後,你愛怎麼吃就怎麼吃。
在顧青雲看來,他奶奶應該是享受那種大權在握的感覺,聽話的就給多點,不聽話的就給少點。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爺爺、爹、二叔三個主要勞動力飯菜是最多最好的,女眷就少很多,特彆是三個姐妹就更少了,隻剛夠吃飽。
分完飯菜後,大家開始慢慢吃了,這時候,顧青雲碗裡就會有爹娘夾過來的黃鱔肉。
!
“爹爹,娘親,自己吃,你們辛苦,我不辛苦。”顧青雲搖搖腦袋,用小手擋住碗口。其實,他的小碗裡也是黃鱔居多,幾乎沒有多少青菜。這是他奶對他的偏愛。
“我喜歡吃青菜,給我青菜就可以了。”現在是三月份青黃不接的時候,青菜還沒長好,村裡人都是和野菜一起混合吃的,有蕨菜和薺菜,野菜雖然做得口感不好,但營養很豐富。
大家一副“這小孩怎麼那麼懂事啊”的欣慰神情。
顧青雲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接受爺爺奶奶和爹娘的饋贈,實在是他們乾的活多,萬一吃不飽乾活累出病了,他怎麼辦?在這個家裡,在他還沒長大之前,他能靠的就是他們了。
至於三位姐妹偶爾投過來的羨慕眼光,顧青雲就無視了。
吃完飯後,老陳氏就宣布二嬸李氏下午不用去田裡乾活了,留在家裡做飯就行。
其他人都沒有意見,畢竟李氏已經懷胎三月了,這次懷像不是很好,今天拔草彎腰的時候就不舒服了。
剛剛吃飽飯,乾了半天的活,大家都會回自己的房裡歇一會。
林溪村是七山一水兩分田,水田少,山多,荒地多,那些荒地都被些石子、野草覆蓋著,所以大家分的宅基地也大,村子裡現在人口又少,所以每家每戶的占地麵積都挺大的。
顧家也不例外。
整個農家小院是坐北朝南,分有前後院,都是用籬笆圍成的,還圍著種了一圈的枸杞樹、金銀花樹,還有當地的一種荊棘樹,荊棘樹上的葉子和樹皮都是刺,可以有效地抵擋牲畜,後院因為靠近山,就多圍了一圈的木製柵欄,又種了一圈當地的綠竹。
小院門口對著的正房有三間,左邊是爺爺奶奶住的地方,還隔了一個小房做倉庫,中間是堂屋,是待客和吃飯的地方,右邊是廚房。
左右廂房就是顧大河和顧二河住的地方,都是三間小房子。
房子都是泥瓦房,本來屋頂是茅草的,自從一年前顧青雲的身體不再需要吃藥後,家裡就存錢把茅草屋頂改成了瓦片,這樣一來下雨就不會老是漏水了,整座農家小院看起來也規整了不少。
據顧青雲估計,整座院子占地麵積有七八百平方米。
!顧家人很是勤快能乾,後院是茅房、糞坑、豬圈、雞籠、菜地,前院就種了葡萄、柿子樹、桃樹、李子樹、棗樹等各種能結果的果樹,都是從山上移植下來的,多年來,要想吃水果就隻能指望院子裡的果樹爭氣了。
現在果樹都長大了,每年還可以拿到鎮上賣,多多少少有點收入。
住的地方沒有矛盾,離得比較遠,所以大家可以說些悄悄話。
此時,顧青雲還和父母睡在一起,他的大姐大丫和二姐二丫住在隔壁。
“哼,娘就是偏心弟妹,我懷栓子的時候還一直下地乾活呢,大丫差點就生在田埂上了,現在才三個月還沒顯懷,就說乾不得活了,真那麼嬌貴的話,嫁給我們家乾嘛?不會嫁到鎮裡?”小陳氏回房後就開始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