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族之行,姬昊、璟和邵等人總計花去了四個月時間。這一段時間,因為璟的陪伴,姬昊感覺自己明顯輕鬆了很多。以前都是自己一個人帶著族人在外闖蕩,時間一長,總是想念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家人。但是這次出行,帶著璟,身邊有一個至親之人,這讓長期在外漂泊的人,思念之情稍稍降低很多。
難怪現在什麼國事訪問,都是帶著自己的夫人,甚至自己的子女,目的讓忙碌的國家領導人,感到家的問題。為什麼要建立國家,建立了國,才能保護這個國內所有的家庭。雖然國家這個機構不能麵麵俱到,但是總體給子民和族人一個穩定、富強、繁榮生存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姬昊在穿越之前,在新聞上聽說了很多在發生的戰爭,讓大量子民遠離自己的家園。有的是因為宗教信仰導致、有的是政治利益導致、有的是資源爭奪導致等,姬昊現在站在這個位置上都會遇到這些問題。這個時代資源爭奪問題是很少見的,但是信仰問題和政治的利益問題一直存在。
特彆是信仰問題,姬昊思前顧後,最終還是學習當前華夏,每個人可以信仰自己的圖騰,但是不同信仰的人,不得侮辱彆人的信仰,要相互尊重對方信仰的圖騰,不得以惡意的方式去勸說彆人信仰自己部落的圖騰。各個圖騰信仰的人和領袖不得乾預彆族信仰圖騰,但所有圖騰信仰需要共同領袖,那就是魂師,這是姬昊的底線。
因此南岸各族到大周之後,發現大周信仰圖騰並不統一,但是不同信仰的族人相處非常融洽。不會因為自己信仰而互相爭吵,這個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部落怎麼可以有這麼多圖騰
姬昊從最開始就是想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文明,文明包容性要強,不僅要有自己的特色,還是要注意吸收彆族優秀的部分,來優化自己文明結構和元素組成。
姬昊回來之後,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國家和周邊地區怎麼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大周文明擴撒速度。文字的傳播的確起到文明的傳播,但是姬昊發現很多南岸各族的族人,隻有少數權貴才能學習大周文字,普通族人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源以及渠道學習大周文字,所以大周文字普及度不高。
不像大周的子民從小學習問題,還有對於年紀大的掃盲班之類的方法普及大周文字,大周一千萬多人,百分之七十的人基本都掌握了數量不等的文字,大家對文字掌握之後,對於自己國家和文明認同感上升極大。再加上大周本身比較強大的原因,大周子民種族認同感簡直是根深蒂固,很多成為奴隸的人,也沒有想過背叛大周,即使奴隸的生活,也好過很多部落的生活條件,除了自由沒有之外,其他真的沒有太大區彆。
姬昊和姬昌父子在先知殿再加一群智囊團,一直商討南岸各族文字普及問題,等哪些部落那天自己搞出文字,他們就遲了。剛開始這些智囊團人員一直奇怪為什麼文字要在外族普及,這是大周自己的文字,自己族人普及就可以了。姬昊知道這個時代人局限性,都不舍得把自己的東西交給彆人,包括當年一些民生普通的技術,他們覺得這樣是白白便宜了那幫人。
姬昊以各種軟硬方式才解釋的清楚,否則哪有現在的大好局麵。基礎技術對外開放,導致南岸各族嘗到甜頭之後,他們更加渴望大周更先進的技術,但是大周就是不,他們自己又弄不出來,所以大周的高級商品依懶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