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番外(2 / 2)

事實上,在航天器1102的未來計劃裡,每日十人次的“奔月號”不過是一個開始。

繼續研發下去,早晚能夠實現高速航天器日運載上百人、上千人的目標。

道理大家都懂,可他們就是會為了日均十人的限定飛船感到焦急。

幸好,一次訪談的預告拯救了他們。

中央電視台特彆采訪,請到了沈明洲和邵煉作為航天器1102研發團隊的代表,進行了“奔月號”專題采訪。

采訪一出,萬眾矚目。

他們兩個人出現在演播廳裡的身影,都帶上了歲月的痕跡。

網絡上遊蕩了多年的民眾,已經很多年很多年沒有見過他們兩人的樣子,對這兩個笑起來眼角會起淺淡痕跡的人感到陌生。

可是沈明洲一出聲,立刻讓所有人找回了久違的親近。

年齡改變了他的容貌,卻沒有改變他的性情。

沈明洲聲音沉默平靜,習以為常的說出令觀眾詫異錯愕的事情。

他說:“我們這次作為代表,主要還是因為我和邵煉要退休了,才能夠代表團隊的年輕人,上台出出風頭。”

沈明洲不過三十多、邵煉不過四十多,兩個人都還沒到法定退休年齡,忽然自爆退休,搞得大家相當懵逼。

然而,邵煉作為大齡中年,顯得尤為坦然。

“我們的團隊經過這幾年招新帶新,平均年齡二十八歲,我們兩個平時搞黨建活動,都會被分為老年組的那種。確實應該退休了。”

奔月號不過是研究的一環。

采訪之中,無論是沈明洲還是邵煉,都以“微不足道的外部抽調”人士自居。

撒謊這件事,沈明洲並不擅長。

邵煉麵對鏡頭,深得親舅舅莫敏學的真傳。

“你們不要覺得年輕就是浮躁。明洲十六歲就能做出醫療係統,我們團隊裡的天才少年更厲害,十六歲參與奔月號研究全程,現在主要負責後續航天器的研發工作。”

觀眾沒能聽到奔月號船票怎麼賣,賣多少。

反而聽到了某位不知名十六歲天才少年,承擔起沈明洲和邵煉退休之後的工作,聽起來還能帶團?

頓時,網絡連船票都不想討論了!

他們緊盯著采訪,聽邵煉講十六歲新天才的故事!

邵老板的口才,無論消失多少年都是一級棒。

他用輕描淡寫、無關緊要的小事件,給大家展現了一位處變不驚、雷厲風行的十六歲天才。

天才小同誌不僅學識淵博、經驗豐富,還能謙遜學習,指導團隊研究員,從不藏私。

聽起來就是一個未來科學家的好苗子。

沈明洲則是寡言一些。

哪怕主持人好奇的追問他對十六歲新天才的看法,他也不過是淡然一笑,說道:“他一定會帶領我們航天器1102團隊越走越好。”

兩個曾經的天才給予的認可,令觀眾腦海浮現出無數想象。

仿佛真的親眼見到了一個智慧超群的少年天才,沉著冷靜的帶領著1102團隊,為下一艘奔月號努力奮鬥。

少年會老,可中國永遠不缺天才。

采訪播放結束當晚,各地各台大字報吹捧中國航天潛力無限,還充分整理了沈明洲和邵煉的描述,給出了“天才”的形象。

航天器1102研究團隊有了天才接班人,沈明洲和邵煉的退休不再令人驚訝。

網絡關注度總是會從一個點,跳到另一個點,永無停歇的豐富著網民朋友的日常生活。

訪談播放結束,沈明洲發布了一封長信。

沈明洲的微博,重新充滿了活人的氣息。

他說,非常榮幸能夠為中國地月經濟區奉獻微不足道的力量。

他說,所有隱姓埋名為了國家奮鬥的人們,都比“天才”擁有更高功績。

他說,奔月號研究員沈明洲、邵煉已經下線,航天器1102研究團隊將會長亮不熄。

他說,接下來的日子,他會攜手邵煉為了曾經許諾的綠色地球繼續前進。

沈明洲的字字句句,向來會被網民朋友反複解讀。

這封長信,沒有談過去悄無聲息的日日夜夜,說的都是未來的規劃。

要完成“許諾的”綠色地球計劃,要做出能夠商用的量子共振加速推進器,要親眼見到中國人民像搭乘高鐵飛機一樣輕鬆的在地球月球之間自由穿梭。

他並沒有因為年紀大了,放棄追尋目標。

而是充滿活力的做著嶄新研發夢。

明明是在暢想未來,卻讓人看得心緒酸澀。

網絡主力軍不再是當年的八零後九零後,可他們仍是記得,初見沈明洲的那張照片。

他穿著白色實驗服的身影與專心致誌的神情一生未變。

在沈明洲微博下麵,掀起了一陣懷舊。

點進去熱門,就能清晰看到那些上了年歲的人,發布出追憶似水流年的感歎。

他們說:“我們伴隨著科技的飛躍,親眼見證了一段結束的青春。”

他們曾經追逐過的少年,不再年輕。

唯獨那顆探索未知的心,至死不渝。

作者有話要說:老天才們選擇退休,為航天器1102研究團隊留下了十六歲的@小威廉和六歲的@小明洲。網,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