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 38 章(2 / 2)

他們老周家,居然能跟皇帝老爺做生意!這可真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王謹忙站起身恭喜周老爺,周老爺直道都是王謹的功勞,非要給他再追加兩年的利潤,王謹說什麼都不肯,兩人你來我往地互相推拒了一番,最終周老爺還是拗不過王謹,隻能暗想著日後在彆的事上找補。

過了一會兒,齊秀才和齊佑也到了。幾人閒談了幾句之後,便聽到樓下傳來銅鑼的聲音,一群人便止住話頭,起身聚在窗前,望向縣衙的方向。

此時縣衙門口的人群已經是炸開了鍋,後麵的人不停往前擠著,前麵的人也是死活都不肯讓步,王謹還看見了已經擠到最前排的他家二哥。

因為這幾年的進補和鍛煉,王家幾個小輩的身高都遠超同齡人,連今年已經二十的王謙,也在他青春期的尾巴上拔高了好幾寸。

因此,王謹一眼就看到了高出人群一截的他二哥的那顆晃動的腦袋。雖然看起來頭發亂了,衣服也皺了,但顯然還是興致極高,腦袋正隨著衙役貼紅榜的動作上下左右地不停晃動著。

縣試放榜,又被稱為“發案”。因前兩場考試不分次第,隻篩人數,所以使用的都是呈圓形的“團案”。這團案一般分為內外兩圈,隻寫坐號,不寫姓名。唯一特殊的,就是外層正中提高一字寫者,乃是這場考試的第一名。

出發前,王謹就跟家人講過這些規則。他還特意叮囑,如果自己成績不錯,那也千萬要穩住。畢竟他今年隻有十一歲,太過高調難免引起彆人的嫉妒,萬一有人在背地裡搞些什麼小動作,雖然王家都不是怕事的人,但到底也不想平添麻煩。

於是,王謹就看到,等那紅榜貼好之後,他二哥似乎有些激動地跳了跳,接著便轉身逆著人流使勁往出來擠。好不容易擠出來之後,便朝著茶樓的方向拔腿狂奔。

眼看著快到了茶樓下,隻見他二哥緩了緩步子,抬起頭尋了尋,瞧見自家人之後,便手舞足蹈地比劃了起來,右手伸著一根手指不停地朝他們晃啊晃。

這下,不用多說,包間裡的人也都明白了,王謹這是考了第一場的第一名啊。

不過也沒人覺得驚訝,齊秀才更是連表情都沒變一下,大家都笑著向王謹道喜。

王謹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料,此時顯得十分淡定,而王家人卻實在是有些激動。

雖然都知道王謹聰明,可他再聰明也才十一歲,滿打滿算也就讀了五年書,居然能超過那麼多二三十,甚至四五十、五六十的人,直接拿到個第一名?

不過想到王謹之前說過的,第一場隻是考最簡單的東西,根本算不了什麼,於是他們便也強壓下了激動的心情,笑著跟其他人寒暄了起來。

不一會兒,範家的小廝範雲也回來了,他直接道:“王少爺第一名,其他幾位少爺也都在榜上。”

聽到這話,包間裡的氣氛徹底放鬆了下來。齊秀才勉勵了幾句,等各家的小廝都回來之後,幾家人又閒聊了一會,接著便各自回家了。

等到第二場考試時,王家人明顯放鬆了許多,也同意隻讓鄭興和吳山兩人趕著牛車去送王謹了。

由於王謹上一場是第一名,這第二場便可以直接坐在室內的考場裡考。

第二場的考題是四書文一篇、五經文一篇,以及試帖詩一首。拿到試卷後,王謹大致看了看,發現這題目都是中規中矩,並不算難。

第一題是以“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作文一篇。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大意是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風,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風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著倒。也就是說,隻要在上位的人善理政事,百姓就不會犯上作亂。

第二題是“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

這句話出自《禮記·禮運》,意為大夫以法相互配合,士人以誠信相互考察交往。

詩題則是“不辨仙源何處尋”得“源”字,以此作一首五言八韻詩。

這句詩出自王維的《桃源行》,“春來便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王維是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祖籍山西,據說正是太原王氏的後人,倒也算是王謹的本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