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決定(1 / 2)

吃完晚飯幾個人就開始研究農民合作社的製度。合作社和以前的集體製又有所不同所以大家也是摸索著來。

駱清顏在製定製度之前先給大家提出合作社的宗旨,“合作社是一種互助性的經濟組織,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建立。咱們成立合作社就是為了促使成員聯合進入市場,形成聚合的規模經濟,以節省交易費用、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成員收入。而且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從事其他經濟活動。比如以後建了食品廠、建養殖場、種果樹等等都需要人員。這樣村民就又增加了一份收入。而且像果園和養殖場大家都可以參股。也可以以個人承包的形式來。如果村民們不願意加入就個人承包了山地辦成農場。村民可以在農場做工掙工資。這樣也好管理,誰要是還像過去集體經濟時那樣偷懶耍滑就直接開除不用。不管是那裡管理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一個組織管理出了問題,那離倒閉解散也不遠了。所以以後所有管理都按製度走,不能因為私人裙帶關係而破壞製度……”

有了駱清顏的加入這個合作社的製度還有以後的規劃步驟很快就製訂了出來。

陸銘啟看著落實到紙麵上的這些製度和計劃內心非常激動。他因為受傷不得不離開了自己熱愛的部隊。到國家安排的工廠報道後發現廠子又是一個虧損的狀況,連工人的工資都發布出來了,還有什麼發展可言。

陸銘啟曾經一度非常迷茫失落,他不知道自己以後的出路在哪裡。反正不是在這個瀕臨倒閉的工廠裡。所以他選擇暫時回家看看。這兩天出去打聽消息,沒想到回來後有一個這麼大的驚喜等著自己。

陸銘啟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隻要乾好了自己和全村的村民都能過上好日子。而且大家都是守著家門口,不用背井離鄉,上哪兒去找這麼好的機會。陸銘啟也看出來了,這發家致富辦企業都是嫂子拿的主意,嫂子是決策者。他決定以後就跟著嫂子乾了。

陸銘啟下定決心說道:“我想這兩天就去工廠辭職。我的糧戶關係還沒有落實,我想把戶口直接落到村裡來。這也正好給國家減輕了負擔,我也可以一心的在咱村乾事業了。”

二叔公和陸戰林相互看看了又看向陸銘軒,都希望陸銘軒給拿個主意。

陸銘軒知其意就說道:“反正那個工廠也要倒閉了,辭職了也好。你在村裡也可以擔任職務,以後也可以接替戰林叔的職位帶領村民致富。說真的,這裡可有廣闊的天地,比你在工廠乾有發展前景。沒準以後你就是彆人學習的榜樣。”

駱清顏也說道:“是啊,咱們這裡的條件非常好,發展前景廣闊。等公路修好了還可以種植大棚蔬菜、瓜果等。這些都已經有了成功的經驗。以後這裡越建越好,利用優美的環境還可以搞旅遊。可以采摘、垂釣、吃農家菜。這裡的環境一定要保護好,咱不能因為發展經濟而忽略了環境的治理。”

二叔公一家也拋棄了一切顧慮,同意了陸銘啟的決定。

第二天早晨陸銘軒和駱清顏跟著二叔公一家到陸家祖墳看看。陸銘軒也給太爺爺太奶奶等陸家祖先的墳重新賠了土。

上墳回來陸戰林就召集村民開會說了以後的規劃,如果大家同意就在協議書上簽字按手印。最後村民們都同意田地統一耕種,實行農場化管理。而山地大家就意見有些不統一,因為大家誰也不知道這果園養殖場能不能掙錢,畢竟它的前期投資可不小。倒是有幾家非常看好,都是陸家本家的親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