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 章 偏執廠督的傀儡皇帝老攻2(2 / 2)

*

梁遠等人昨日剛處理好曲陽河幫收編招安事宜,本以為能鬆一口氣,結果就得到了陛下全員召見的命令。

輔佐陛下兩載有餘,君臣對彼此的秉性也已十分熟悉,幾人對視一眼:得,又來活了。

梁遠年紀大了,精力大不如前,偶爾也會生出致仕的念頭。

原以為是個省事兒的,沒想到是個整事兒的,看似想一出是一出,偏偏又能出奇製勝,他放不下一腔抱負,又好奇陛下還有多少奇思妙想,哪怕身體吃不消,也隻能擼起袖子繼續乾,實力演繹什麼叫痛並奮鬥著。

梁遠起身抻了個懶腰,發出一陣令人牙酸的彈響,“幸好改了上值時間,若是按照原來的習慣,一半都得倒下。”

裴雄調侃道:“梁大人,您這個身體可得好好保養啊。”

梁遠最是聽不得這個,當下反駁道:“比不得裴大人武將出身,身強體健。”

裴雄手捋胡須,像是沒聽出來他話中的意思一般,哈哈一笑:“不行嘍,從前我力能扛鼎,每餐能食五碗飯,如今隻能吃三碗。”

如今朝堂上雖然文臣重於武將,但淩國素來講究武德,梁遠曾經也是弓馬嫻熟,現在飯量被比下去了,似乎也矮人一截,打定主意,每日晨起也要和子孫一道練練。

張度向來圓滑,見裴雄跟個棒槌似的,恐首輔不悅,便道:“這個時辰過去,陛下定是會留飯的。”

“是啊是啊,陛下向來看重午膳,內膳房的紅燒蹄髈做得不錯,也不知今日能否一飽口福。”

……

幾人一路猜測著菜色,到了地方,就見榮喜公公已經在那等著了。

“幾位大人請移步偏殿,陛下命下官備了午膳。”榮喜公公道。

“有勞榮公公了。”

之前內侍省派監察使前往地方,配合戶部推行商業新政,榮喜公公總領,時隔兩年,新政已順利推行,監察使全部召回,榮喜公公督查有功,如今已升為殿前公公。

榮喜雖是內監,若按品級,已是正五品。加之他是衛崇親自帶出來的,梁遠幾人在其擢升時,也是送了賀禮的。

想到衛崇,梁遠心情十分複雜。當初衛崇專權,手握內侍省便叫人十分忌憚,彼時他還在想要如何將對方拉下馬,誰能想到,人家不僅能權傾朝野,還能獨寵後宮呢?

他們陛下,還真是不走尋常路啊。

午膳過後,幾人移步內書房。

秦疏秦疏先是對幾人的工作進行了嘉獎,之後便步入正題:“距離舅舅進京還有數月,興盛街前禮親王的宅子正好空著,工部這邊修繕一番,作為國公府邸。”

工部尚書郭文淵請示:“陛下,不知規製幾何?”

秦疏:“舅舅為我朝開疆擴土,封超品杜國公,歲俸七百兩。”

眾人的眼神頓時變了,尤其是裴雄,內閣諸臣之中,隻有他一人是武將出身,武將想要晉升靠的是軍功,淩國尚算太平,

封侯之路幾乎斷絕。

宋國舅隻是外戚,又是商戶出身,若是沒有這一遭,頂了天便是一等承恩公,為免外戚專權,淩國律法規定,外戚爵位隻能世襲,不能罔替,如今宋國舅占了一島,直接得封國公,無疑給武將指了一條明路,這讓他如何不激動。

梁遠等人也是各有思量,新的領土便意味著新的官缺,杜若島的麵積堪比三縣,此前隨衛崇前往杜若的大小官員二十有餘,雖條件艱苦了些,卻不失為一條晉升之路。

秦疏將眾人的神色看在眼裡,對這個效果十分滿意,看大家都消化得差不多了,他轉而說起另一件事:“我朝正是百廢待興之際,如今商稅雖有所增加,於國於民依然是杯水車薪,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眾人:“……”果然逃不掉。

“既然你們不說,那朕便開始點名了啊。”秦疏說這話的時候,眼睛是看著張度的。

張度認命出列,腦子都快轉出漿水來,思考手底下哪些部門還清閒著,有創收的可能,“陛下,樂府中有樂者百二十人,舞者三百,可令其前往陶然坊表演,一者不至於荒廢了訓練,再者也可借此進行禮儀教化。”

秦疏微微頷首:“陶然坊不乏平民百姓,樂府歌舞未必能夠深入民心,張愛卿回去與樂府令丞商議一番,歌舞之餘亦可編排一些有趣的故事,唱念做打,如此也能添些趣味。”

張度之後,各部尚書一一出列,獻言獻策。

秦疏十分滿意,看看,原來李繼忠死捂著錢袋子不放,現在也學會開源了,竟然都敢向寺廟伸手了,果然人的能力都是逼出來的。

還有工部,原來在六部之中是墊底的存在,如今儼然是大淩國的錢耙子,陶然坊中六成的收益都來自工部。

對此,秦疏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畢竟,原來一堆伸手要錢的,現在至少有一半部門已經深耕民生,有所進項。

對之後一年的錢袋子工程進行了部署,秦疏便讓人散了。

思路放開,秦疏想到了翰林院,那裡一堆的狀元榜眼探花,編史修撰、起草詔書等委實用不上那麼多人,淩國發展至今,也該辦份報紙了,那麼多的才子,讓他們撰寫利國良策,科舉心得,奇聞軼事,詩詞歌賦,若是錄用,不僅能夠揚名,對在這個清水衙門裡苦熬的官員來說也是個進項。

梅園也可以利用起來,那裡很適合走高端路線,比如定期舉辦文人雅集等活動,邀請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墨客參加,若能收取一些富商讚助費,連本錢都不必花,這個可以交給蔡青生和周衍來辦,這於光祿寺和太常寺來說也算對口。

*

衛崇離開灃京時還是春寒料峭,等到回來,已是層林儘染。

一行人乘船從杜若島出發,抵達廣合郡進行修整,之後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直至沂川碼頭。

等到回京,枝條上隻剩枯葉了。

雖則如此,灃京城卻十分熱鬨。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產,可以預見,定然能過一個肥年。

剛進入北城門,便能看到一座牌坊,上書“陶然坊”三個大字。跨過牌坊,便是巨大的建築群,宋通海與父親介紹,“陶然坊是陛下下令督造的,從落成至今不過一年,每月盈利穩定在五千兩上下。”

宋觀是賺錢的行家,聽聞此言也不免咋舌,他們宋家幾代經商,鋪子的年利潤少的幾百兩,多的幾萬兩,這還是經營有道。哪裡像他外甥,隨便一出手,每月便有五千兩的淨利。這還隻是第一年,等到模式成熟,每月至少能有萬裡白銀入賬。

宋觀拊掌而笑:“不愧是小妹的兒子,眼光獨到,像咱們宋家人。”

宋通海心道:“選皇後的眼光也挺獨到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