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針倒(2 / 2)

全職中醫 方千金 4601 字 3個月前

中醫外科“鼻祖”,很多人認為是華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集外科醫生、麻醉醫生、藥劑師等諸多身份於一體,特彆是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外科專用藥。

除了華佗之外,其實曆史上有名的外科醫生也不少,留下來的一些關於中醫外科手術的典籍也不少,比如隋朝《諸病源候論》,就記載了中醫開刀接起腸子的醫案;明代《外科正宗》就記載鼻息肉手術的經過;還有一些考古出土的中醫外科手術器械,印證了中醫外科確實存在的事實。

由清代乾隆朝太醫院醫生張雲航收集編輯的《張氏外科十三方》,更是記載了13種已流傳千百年的中醫外科常用藥的製備、處方、用法、注意事項等。

方彥作為見證了中醫發展曆程的活化石,中醫外科手段並不低,再加上方彥本就是現代思維,因而對外科的研究也並不少,隻不過當時的中醫外科局限於器械和當時的禮法,確實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中醫內科講究的是知微見著,從小而大,又從大而小,也就是通過局部來判斷整體,然後又通過整體來確定局部。

但是外科手術畢竟還是要有相當的條件的,比如顯微鏡,更好的手術器械等等。

其次也就是當時的封建禮法,那時候的人都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剪一縷頭發都能代替腦袋,割發代首,更彆說其他了。

其實如果不是清末的衝擊,中醫外科發展也是必然的趨勢。

現在不能送張擇端去醫院,方彥也就隻能儘可能的想辦法救張擇端的命了。

張擇端的傷口還是比較深的,好在運氣不錯,沒有傷到臟器,主要是失血過多,剛才方彥用銀針給張擇端止血,張擇端掙紮了幾下,又出血了,方彥不得不再次給止血。

“你先不要動,我給你簡單的處理一下傷口,醫館沒有器械,我還是要找人幫忙的。”

方彥耐心的勸說。

“碰!”

方彥正說著話,福生堂的門被人一腳踹開,一位和張擇端年齡差不多的青年走了進來。

青年的身上也是血漬,臉上是汗水和血漬混合,不過看到張擇端,青年卻伸手一擦臉上的汗水和血漬,發出一聲冷笑。

“哈,孫剛,你這個叛徒”

張擇端是滿臉絕望,下意識的伸手一推方彥:“快走。”

隻是張擇端伸手一推,卻沒有推動方彥,自己反而被方彥老老實實的摁住了:“彆動,再出血大羅神仙都救不了你了。”

就在方彥和張擇端說話的時候,青年已經笑著走上前來,手中還拿著一把匕首,應該是傷了張擇端的凶器。

“看來這兒就是你的聯絡點了。”

青年見到方彥麵不改色,甚至還在搶救張擇端,下意識的認為方彥也是警方的人,要不然,尋常醫生能這麼淡定。

嘴上說著話,青年的動作卻沒有停下,手中的匕首就向方彥的脖子劃了過去。

方彥就好像早有預判,身子一側,就躲過了青年的匕首,手中一枚銀針順勢就紮進了青年額頭邊上的頭維穴。

隨著方彥手中的銀針刺入,順勢一轉,青年瞬間向後倒去,躺在了福生堂的地麵上。

頭維穴是足陽明胃經在頭角部的腧穴,是足陽明胃經與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之交會穴,在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是治療寒熱頭痛,目痛多淚以及中風後遺症等病症的一處穴位。

不過也可以導致人昏迷。

隨著青年倒在福生堂的地麵上,張擇端這才嘴巴微張,有點不敢置信,他的神經反應速度甚至沒有方彥製服青年的速度快。

從青年一腳踹開福生堂到倒地,前後還不超過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