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公主三十四 其實豐慶帝不是真的對謝嶸……(2 / 2)

豐慶帝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隻有現在上朝他才覺得揚眉吐氣,以往他想要辦什麼事,總有大臣勸阻,現在勸阻的聲音少了很多弱了很多,豐慶帝忽然發現他的威望增加了!

他的命令大臣們不敢強勢反對了,這種感覺太好了!

豐慶帝拉著謝嶸偷偷說了自己的感覺,謝嶸也壓低聲音,“那是因為父皇你給朝廷和百姓謀到了福利!大家都嘗到了好處,而且他們也都看明白您的地位無可撼動,你是真正的真龍天子,一言九鼎!”

這龍屁拍的好,豐慶帝喜形於色。

謝嶸趁機道,“現在父皇您要是想乾什麼事,事半功倍,比如清算一下貪官和隱田隱戶的弊端等等。”

你連親人都敢下死手,那些貪官和地方豪紳們不得心裡掂量一下啊,碰不碰的起,敢不敢拿命去碰?

如果不敢,那麼就要把嘴裡的肥肉吐一些出來。

謝嶸繼續,“您還是可以搞先搜羅證據那一套,反正女兒是不信那些所謂的世家豪門的,一個個肥的流油,就說快要致仕的鄭老尚書,聽說在他老家,鄭家的田地數不勝數,早上騎著馬沿著田埂走,到了晚上,所見全是鄭家田!人稱鄭半城,老尚書可曾想過他自家這麼多田,交了多少稅?又侵吞了多少民田?他的子侄有沒有魚肉百姓?他是否做到了表率作用?”

“還有了,父皇當初明明就沒準備對王叔們下手,為什麼他們就反了?這京裡保不齊就有和這些反王暗通款曲的!搜刮百姓肥了他們!”

豐慶帝若有所思,一旁伺候的大太監馮榮全當自己耳聾了。

謝嶸回到公主府,心裡想,鄭老夫人,我讓你倚老賣老,自家屁股不乾淨,還想對著我指手畫腳!

對了,謝嶸並不是真的憂國憂民,她就是在想著法報私仇。

謝嶸原本和鄭家毫不相乾,但是鄭老夫人不止一次在宴會上公開批評謝嶸不敬翁姑,驕奢跋扈。

謝嶸得知後都懵了,覺得這老太婆是不是人老糊塗了,謝嶸本不想計較,那老太婆在看到謝嶸的時候居然還敢仗著身份說謝嶸沒起到公主的表率作用,皇家人也得講孝道。

鄭老夫人是超品誥命,娘家夫家具都顯赫無比,她有個孫女還是宮裡的鄭妃,生了個皇子,鄭老夫人覺得自己有資格指點謝嶸。

謝嶸表麵上一片雲淡清風,心裡給鄭家判了死刑。

她這輩子活到現在,雖然仗著身份享受了,但她沒有仗著身份欺負人啊,現在居然被人欺負到了麵前,她能讓這人好過?

謝嶸是不稀罕被鄭老夫人說了一通轉頭去找鄭家其他人發泄的,她更想釜底抽薪。

有個笑話,謝嶸上輩子那些政府官員,老百姓說從上到下隻要是官就沒有不貪的,一個小村長都能截留款項,那麼在這裡,那些朝廷大員也找不到幾個真正清白無垢的。

鄭尚書還是豐慶帝的老師,但是這個老頭一直倚老賣老,豐慶帝以往對外的形象也是溫和為多,這兩年不知道是哪裡吃錯藥了,開始變得鐵血。

豐慶帝其實心裡對鄭老尚書早就膩歪了,但是礙於各種原因他隻能敬著這個老東西,倒是養的他越發不知道君臣有彆。

鄭尚書也是勸阻豐慶帝不要大開殺戒的人,藩王是陛下的親人,如此屠刀相向,後世怕是會說陛下殘暴等等。

豐慶帝沒理他,但心裡也不舒服,現在被謝嶸一點,對啊,鄭尚書為什麼要給這些反王說話?

換在以前,豐慶帝不會動鄭老尚書,現在的豐慶帝就不同了。

豐慶帝開始蠢蠢欲動,大權在握的感覺太好了,實權皇帝和被人掣肘的感覺是兩樣的。

豐慶帝已經嘗到了甜頭,不會願意放棄的。

年還沒過完,密探就已經奔赴鄭家老家去了。

端午過後沒多久,謝嶸就聽到有人進京告禦狀,告的是鄭老尚書兄弟的小兒子霸占民女逼死人命,地方官官官相護。

告狀的女人當著京城百姓的麵上夾棍,滾釘板,因為民告官就得先上刑。

扯出了一根線頭,然後就會拉出一串串線索,鄭家族人違反律法的證據一樣樣冒出來,他們敢這這樣做,依仗的就是鄭老尚書。

豐慶帝一開始安撫老尚書,說他肯定信任老尚書,隨著證據一樣樣出現,老尚書這一脈裡也有人犯事,而且抄到了鄭家和反王來往的書信,豐慶帝表現的極為震驚和失望。

個月後,鄭家倒了,抄家滅族。

涉及造反,沒有任何容請的可能,鄭家男丁砍頭,女眷貶為奴仆,所有家產抄沒。

豐慶帝看著送上來的鄭家家產清單,嘴角噙著一絲冷笑,好個用廉潔標榜自身的老尚書,比藩王都要肥碩!

可恨,該死!

豐慶帝以此為契機,要清算一波隱田隱戶。

大臣們看著豐慶帝手裡血跡未乾的刀,都沉默了。

一個六親不認的皇帝還會顧忌其他人嗎?他連血親都砍了一大波。

大臣們有些開始後悔了,當初豐慶帝對藩王下手的時候他們還支持來著,沒想到豐慶帝揮屠刀揮上了癮,現在不打算放下了。

偏偏豐慶帝現在底氣十足,他也不是新上台戰戰兢兢的小皇帝,豐慶帝正經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以前豐慶帝算得上仁善,現在他搖身一變,成了怒目金剛。

再不甘心,這些人也不敢用自己的脖子試探豐慶帝的刀鋒,何況如今豐慶帝算得上天時地利人和,他手裡那些武將都不是吃素的。

也有人造謠生事,說朝廷要加賦稅,不顧百姓死活。

但凡清算隱田隱戶,那就是直接動了士紳階級的切身利益,朝堂上的大臣們一大半都要被清算進去。

有道是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便是大臣們對這些謠言也是聽之任之,內心希望豐慶帝顧忌民意放棄清算。

豐慶帝最近順風慣了,突然被大臣們如此背刺,頓時怒不可遏,可是他也不能脫離大臣們治理天下,一時間局麵僵住了。

謝嶸進宮聽豐慶帝一通抱怨,她不以為然道,“謠言肯定是那些手裡有地不願吐出來的人造的,父皇多找一些說書先生,村裡鎮子裡一路宣傳去,把朝廷的本意宣傳到位,同時錦衣衛隨行,把各地冤假錯案,比如那些官員勾結當地地主老財壓迫百姓的案子重新理一理,我就不信他們不低頭!”

就是宣傳加嚴打麼,幾棒子下去,看誰還敢紮刺。

豐慶帝自然不會找說書先生,國家大事不能兒戲,謝嶸的方法治標不治本,他開始重用寒門。

清算隱田隱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豐慶帝這些年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大臣們有他們自己的立場,他們是和皇帝爭奪權利的一群人,而不是真正全心全意為了他這個皇帝。

謝嶸也不會一直在豐慶帝耳邊進‘讒言’,隻要皇爹不和她說朝堂上的事,謝嶸是絕對不會開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