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秀才三十六(2 / 2)

蘇晚楓提議,帶一些罪行不算嚴重的人過去,願意去的,罪行一筆勾銷,不少犯人意動,紛紛要求去那裡。

景盛帝並不小氣,在倭瓜國立了功的人都有賞賜,嚴大壯提了官位,還給周山澤賜了一個男爵的爵位,周家人都愣住了。

他們趕緊給兒子物色妻子,這個妻子是要送過去的,在當地娶的妾都不算數。

現在也沒人嫌棄周山澤是瘸子了,紛紛願意聯姻。

蘇晚楓也看到了齊繡兒給她的信,一開始描述的是本地風土人情,反正她很久都無法適應,她道,“……人人矮小,房子具都是木製,因為此地地動頻繁……民眾赤貧……女人,即便是貴族女子,在我看來也同奴才類似……他們極為推崇我們……禮節十分古怪……”

蘇晚楓微笑,繼續往下看,看到齊繡兒說也有人給嚴大壯送妾,蘇晚楓微微皺眉,不過嚴大壯隻是名義收妾,收進來的女人都跟在齊繡兒身邊服侍,齊繡兒說這些女人像木偶,無聲無息,無論自己錯沒錯,首先就是道歉。

看完齊繡兒的信,蘇晚楓再去看周澤山的信,從信中都能看出他神采飛揚,信心十足。

最後蘇晚楓叫來股東們,分錢啦。

眾人具都喜氣洋洋,當初隻借錢的那些人比嘲笑蘇晚楓異想天開的人還要後悔,他們不差這些錢啊,為什麼就不願意注資呢?

現在除了利息,他們也得不到什麼。

有了錢,蘇晚楓覺得透氣都舒坦了。

恰逢皇後產子,又是普天同慶。

景盛帝幾年前就立了後,他不可能一直不娶妻,皇後並不是高門貴女,而是書香出身,是綿山書院院長的女兒。

綿山書院是文人心目中的聖地,教出了無數的舉人進士,妥妥的清貴之家。

景盛帝此舉也是在拉攏天下讀書人的人心。

蘇晚楓當初對景盛帝選擇這個皇後是這麼評論的,“很好,陛下挑了個好皇後。”

她的內心,“文人造不了反,隻會瞎逼逼,也沒外戚之憂,家裡也沒有紈絝鬨事,甚好甚好。”

那時候她還沒想到文人還會拉幫結派,組成派係。

朝廷有了錢,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但蘇晚楓從來就不會大撒把,大臣們都知道,想要從郭尚書手裡摳出銀子來並不容易。

不是說蘇晚楓不給,戶部負責的就是收入和支出,不可能不給的。

但蘇晚楓給銀子需要對方給出詳細的使用計劃,比如你說修城牆,那好,修哪裡到哪裡的城牆,用什麼料,雇傭多少人,工期是幾天,你給計劃,審核下來計劃沒問題她就會很爽快的撥款。

彆以為錢到手了萬世太平,郭尚書壞的很,她會安排隨檢人員,監督你的工期,大差不差她倒也不會管,若是和你的計劃相差太多,你就倒黴了,一抓一個準。

還有給邊關送糧餉,以前都是朝廷管的,現在蘇晚楓外包了,她讓商戶送糧餉,朝廷派兵護送,邊關糧餉的質量數量直線上升,守邊將軍紛紛寫折子感謝陛下。

蘇晚楓並不知道她其實得罪了很多人,若她不是景盛帝的心腹,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即便這樣,她也遇到了不止一次的刺殺,景盛帝大怒,責令葉明朗和大理寺嚴查,查出來的人主犯砍頭,全家流放,涉及到的官員一律革職,永不錄用。

景盛帝給蘇晚楓派了他的親衛保護她,給她隨時進宮的牌子,向所有人明晃晃的宣告,動郭大人那就是動朕!

哪怕對蘇晚楓恨之入骨,這些人也不敢捋虎須了,想要動郭大人明著不行,隻能來暗的。

一過完年,嵐州知州上奏,當地從年前到現在一滴雨都沒下過,春耕恐受影響。

這種事幾乎年年都有,不是這裡澇了就是那裡旱了,朝廷應對也有章程,最多就是那個地方當年免賦稅錢糧。

蘇晚楓上台後對常平倉看得很嚴,不管什麼災,基本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隻要有糧,老百姓的心就是定的。

今年蘇晚楓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進行,那就是兒子郭耀祖也十七了,需要給他說親。

郭耀祖在京城是個香餑餑,哪怕他本身隻是秀才也不耽誤媒婆跑斷腿。

他爹是戶部尚書內閣大臣,他姐姐嫁的也是高官之後,他是父親爵位的唯一繼承人,郭尚書家富得流油,哪一項拿出來都閃閃發光,晃花人的眼。

蘇晚楓現在給兒子定下,明年成親,到時候年紀也差不多了。

這原本是後宅女眷的事,但是蘇晚楓是鰥夫,思念亡妻到了現在,一直沒續弦,兒子的事就隻能自己來。

不過蘇晚楓也托了妞妞,妞妞現在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都是她生的,她自然也關注弟弟的親事,十分的熱心。

待到這年入秋,嵐州居然形成了數萬流民,正向京城而來。

嵐州知州眼見瞞不過這才上報,可是流民潮已經形成。

景盛帝派人去嵐州調查事情原委,押解嵐州知州等人進京,但這些流民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留在嵐州,但不知為何,流民們就是堅定地往京城來,勸都勸不住。

流民中傳著一件事,那就是進了京他們才有活路,戶部郭尚書不會讓大家餓肚子的。

這要是沒人搗鬼,蘇晚楓都不信。

隻是做這件事的人極為惡毒,傳這種話,景盛帝將來如何看待蘇晚楓?

現在這麼多人過來,蘇晚楓管還是不管?

姻親季山都開始替她著急。

但蘇晚楓絲毫不懼,就是景盛帝問這件事如何處理的時候她還是胸有成竹的說好辦。

有人就開玩笑道,“怪不得那些流民如此相信郭大人,原來在郭大人手裡就沒辦不到的事。”

蘇晚楓理都沒理他。

蘇晚楓的辦法很簡單,流民來就來唄,以工代賑,來了給活乾,給飯吃,給地方睡就行,工錢看情況結算。

蘇晚楓對景盛帝道,“道路,城牆,水渠,破敗的房舍等等都需要修繕,以往還得輪著來,如今既來了這麼多人,那就全動起來,若是人還多,更簡單了,開荒去。”

“陛下,隱田隱戶一直是朝廷巨大的威脅,隻是朝廷也不能大動乾戈,這一次倒是個機會,嵐州一係官員不作為,導致百姓流離,但這些人朝廷是能安頓的。”

“開出來的荒地,給種給農具和耕牛,三年不納稅,但土地就是朝廷的了,這些是國有土地,不歸私人,給朝廷種地的依舊是良民,臣倒想看看,最後誰會急的跳腳!”

光有田地,沒人耕種,上等田也沒用,現在的地主階級搞隱田隱戶是為了給自家牟利,但人是不可控的,朝廷盤剝的多,農人們隻能當隱戶,一旦朝廷從農民頭上盤剝的比地主士紳少了,這些隱戶就會自己脫離雇主。

加上朝廷允諾給地,那農民們會走的義無反顧。

如果是一開始,蘇晚楓也沒這底氣,那時候戶部老鼠都養不活,現在她財大氣粗。

景盛帝微笑地看著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