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傾銷商品,掠奪原料(1 / 2)

商賈的地位,向來不高。

朱元璋的認知裡麵,商賈大部分是奸商,就算有好的,也好不到哪裡去,他不給皇子皇孫拋頭露臉去經商,大明書屋已經是最大的限度。

就算有朱炫的影響,朱元璋對商賈有所改觀,但改變的也不會很大。

他依舊覺得,商賈不是什麼好東西。

朱炫提出的專利,在朱鬆看來,那是完全的經商,甚至還會擴大商業活動的範圍,和朱元璋的政令、政策相悖。

“小允炫,你這個想法,最好不要再有。”

朱鬆提醒道:“經商本來就不對了,還會破壞父皇製定的戶籍製度。”

如果真的這樣做,他還擔心小侄子會錯過皇位。

朱炫說道:“二十叔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是商業,不一定一無是處,二十叔知不知道,某個技術,或者某些事情,可以不斷進步發展的根本是什麼?”

朱鬆並不知道,問:“是什麼?”

“利益!”

朱炫說道:“隻要有利益,人們看到技術專利,可以轉化成為利益,就會有人不斷地研究,也會有人熱衷於學習科學,發展科學。”

科學的作用有多大,朱鬆能夠體會到,槍炮和應天艦,就是科學得出來的結果。

如果科學有進步,以後能做的東西更多,發展得也更快,確實要比單純獻給朱元璋的,更能發揮出作用。

有些東西或者技術獻出去了,就會成為皇家獨有,民間不允許存在,也得不到發展,科技無法進步,甚至有可能失傳。

利益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根本,朱鬆是認同的。

“儒學能發展到現在,也是利益在背後驅使,符合曆朝曆代皇帝的需要,儒生才會不斷鑽研儒學,就有了程朱等,一直發展到現在。”

朱炫繼續說道:“反觀漢武帝之前的百家,被罷黜之後,不再被皇帝需要,就算還有人傳承,可是誰能傳承到現在,發展到現在?”

朱鬆覺得,又要被小侄子說服了。

想提兩句反對的話,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他沉默良久,隻能說道:“道理是這樣的道理,但就是不可以去做,這和父皇的想法完全相反,就算能發展進步,你也一定不能這樣做。”

朱炫繼續給出自己的理由,企圖先說服二十叔,道:“我覺得,皇爺爺將來會同意的,我們繼續拿織布機來做例子。比如說,改良之前的織布機,一天能織布十匹,改良後的可以二十匹,甚至五十匹,數量更多了,付出的時間差不多,織布的農戶,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還能改善民生,增加稅收。”

對於這個,朱鬆終於能找到反駁的理由,道:“按照小允炫你的說法,將來我們大明市場上的布匹將會越來越多,多得用不完怎麼辦?很多人看到織布能賺錢,他們還會放棄耕作,大明百姓吃什麼?總不能吃布匹吧?”

“這些問題,其實也很好解決。”

朱炫早就想好了應對的辦法,道:“首先耕作問題,主要是糧食產量不高,我們大明百姓,做不到小部分人耕作生產糧食,來養活大部分人的條件,如果能解決這個,一切都好說。”

朱鬆覺得,少部分人耕作,養活大部分,根本不可能,又問:“小允炫準備如何解決?”

朱炫道:“提升糧食產量,但我們目前的糧食都做不到,我需要再出海一趟,去其他陸地,找高產糧食。”

土豆紅薯等東西,目前還在美洲。

現在的時間段,距離發現新大陸,還有好幾十年。

但這些都不成問題。

朱炫有信心可以提前去美洲,把土豆紅薯帶回來,還有玉米等。

現在隻是提前和二十叔提出相關的內容,好讓二十叔有準備。

朱鬆考慮一會又問:“我暫時認同,海外有更高產的糧食,但多餘的布匹,或者通過科學改良工具,生產出來的大量商品,我們大明百姓用不完,又能怎麼辦?”

朱炫笑道:“這個更簡單,賣到海外!”

下一步朱炫要做的,是傾銷商品,掠奪原料,進行資本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