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虛虛實實(1 / 2)

回到番禺,科學閣內。

朱炫讓那些搞化學的人,找來了數量挺多的硝石。

這個保鮮的方法,自然是用冰,現在是夏天,哪來的冰?

可以用硝石製冰。

這個方法,在宋朝的時候,曾經流行過,至於到現在為什麼沒有人用,朱炫就不清楚原因,也懶得去追究原因,不過他打算,在大明來用。

硝石的獲得,也很容易。

到時候讓化工廠的人,做一批出來,交給那些想要保鮮的農戶即可。

“殿下這是要製冰?”

徐奇有點見識,看到硝石時,就明白朱炫想做什麼。

朱炫說道:“冰能更好地保鮮,讓農戶們做一個大的雙層木箱,外層放冰塊,裡層放瓜果,隻要能保證密封性,冰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不會馬上化掉,在路上需要補充,也很方便。”

硝石可以重複利用,等到冰融化了,會再析出硝石,投入水中,還能變成冰。

徐奇聽了,覺得這個想法,應該有用。

朱炫讓侯顯打來兩盆水,小盆放到大盆裡,再將硝石放入小盆之中。

硝石遇到水,快速發生反應,吸收熱量,很快就出現了一盆冰,冒著淡淡的冷氣。

“殿下的方法,應該可以推廣,讓農戶嘗試。”

徐奇考慮了一會道:“隻是那些硝石……”

朱炫說道:“到時候我讓化工廠放一批出來,給那些有需要的百姓,不過這種冰,隻能用來保鮮,如果是吃的話,其實也可以,但我不推薦。”

他們化工廠的硝石,就是在馬廄、廁所等地的泥土上,提煉出來的。

隻要不怕重口味,吃冰也不是不可以。

至於用來保鮮的瓜果蔬菜,食用之前還需要清洗一遍,問題不會很大。

“如果這樣做可行,殿下又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徐奇鄭重地說道。

“我還有一個,能改變你們農業結構的想法。”

朱炫的話,就讓徐奇不怎麼聽得懂。

什麼是農業結構?

徐奇一臉懵逼。

朱炫不打算名詞解釋,繼續說下去,徐奇就會懂了,又道:“剛才在佛山鎮,我看到當地的池塘、桑蠶和果蔬等種植方式,太過簡單了。那邊的水係,應該比較好,海水倒灌的乾擾不大吧?”

徐奇搖頭道:“不算太大。”

朱炫說道:“既然這樣,就應該好好地利用當地的條件,如果利用得當,可以防止洪澇,還能在養魚的同時,更好地種植農作物,全麵發展。”

徐奇對那個什麼農業結構,深感興趣,道:“請殿下指教。”

“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低窪容易發生洪澇的地方,挖池塘養魚。”

“挖上來的塘泥,泥土的肥力,比普通泥土豐富很多,可以堆在池塘周圍,作為堤基,在上麵種植果蔬、桑樹、花卉等等。”

“這樣做,既能防洪,又能養魚、種桑等,增加農戶的收入。”

“堤基上的農作物,產生的物料,比如蠶沙蠶蛹等,又能用來喂魚。”

“池塘裡麵,定期清理的塘泥,可以用作肥料,堆積在堤基上,給農作物施肥。”

“這樣做,一舉多得,循環發展。”

朱炫把自己的想法說了說,又道:“我把這個,叫做基塘農業。”

基塘農業,是珠三角獨創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