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商人的問題(1 / 2)

“既然倭國有此誠意,孫兒認為,皇爺爺可以答應和他們恢複通商。”

朱炫看到這件事,需要自己來決定,便開口同意了。

就算要折騰倭國,那即將到手的兩百萬兩真的不能放過,另外他還想要倭國裡麵的銀山,不知道石見銀山挖了沒有,如果還沒挖,再想辦法弄到手,幫他們挖了。

足利義持還是第一次感覺到,這位大明五皇孫其實是個好人,願意幫自己說話。

看來那兩百萬兩白銀,花出去算是值得了,足利沙良說的沒錯,他們需要在大明麵前低聲下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訴求。

“那就同意了。”

朱元璋微微點頭道。

反正番禺貿易港是朱炫的,都讓朱炫拿主意。

到時候倭人在貿易港,還不完全被朱炫按在地上摩擦,他還不把區區倭國放在心上。

朱炫更不把足利義持當一回事,要滅了倭國,在他看來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其他大臣對此也沒有意見,在很多儒家臣子看來,大明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答應一個倭人的請求那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一點也不稀奇。

“多謝大明陛下!多謝大明皇孫!”

足利義持跪下來,用力磕了幾個頭,儘管他認為磕頭這種行為很恥辱,但在這個時候不能不磕。

“起來吧!”

朱元璋淡淡地說道。

“謝陛下!”

足利義持再磕幾個頭,便起來了,畢恭畢敬地立在大殿上。

接下來還得商議其他事情,他作為一個外國人,沒資格留下旁聽,一會後便被主客司的人帶下去了。

“商議其他事情吧!”朱元璋又道。

朝會正式進行。

老朱上朝的次數是超級頻繁,基本每天都會上朝,在如此頻繁的前提下,可以放在朝堂上商議的事情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事,畢竟比較著急的事情,早就在內閣和其他大臣解決了,真正緊急的事情,不會留在朝堂上。

朝會很快結束了。

朱元璋單獨把朱炫留下。

“乖孫,你覺得那些江浙商人,該如何?”

要不是謝升提起,他也不會考慮這個問題。

商人需要引導,需要合理安排,比如番禺貿易港,引導得好了,欣欣向榮,能為大明帶來數量龐大的稅收。

但是江浙等地的商人,他們還敢通過朝中大員上書彈劾朱炫,控訴朱炫與民爭利,這就是管理不好的結果,朱元璋也想不到他們的膽子如此之大,甚至都不怕自己了。

“那些商人,算是皇爺爺遺留下來的問題。”

“當年皇爺爺痛恨張士誠,恨屋及烏,對那批商人不怎麼友好,特彆是蘇州商人。”

“他們得到區彆對待,很不爽皇爺爺。”

“於是乎,皇爺爺的海禁禁令,他們當作不存在的,出海走私等行為一個不落。”

“走私,意味著收不到他們的稅。”

“現在孫兒嚴厲打擊走私,規範化對外的商業活動,把他們走私得來的利益,一削到底。”

“為了利益,他們才敢什麼都不管,冒死地托人上奏,彈劾孫兒。”

朱炫給老朱分析說道。

那一部分商人,就是倒黴蛋,當年跟錯了老板,導致如今這般下場。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在想應不應該放過那一批商人。

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年紀大了,總是想放過一些,以前打壓下來的人。

算是晚年的善心大發。

“孫兒也有責任。”

朱炫繼續說道:“孫兒隻是想在番禺貿易港賺大錢,忽略了其他地方,不僅江浙等地,包括泉州的商人,相信他們現在也很痛恨孫兒,斷人錢財,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