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同化(1 / 2)

“孫兒認為,換一個人取代宋將軍。”

朱炫提出自己的想法,道:“宋將軍為大明守邊,勞苦功高,年紀又大了,總不能有了回來的想法,皇爺爺還不允許,但是西北又不能沒有人防守,僅靠二叔家的堂哥,壓力比較大。”

朱元璋又問:“乖孫想安排誰去鎮守?”

目前朝中的武將,能用的好像不是很多,年輕一代的很難獨自擔當大任,其他的武將,基本都有各自的任務。

那些老夥計,大部分都來找自己致仕,回家帶孫兒。

“孫兒在遼東都司的時候,認識了大表哥部下的副將盛庸,此人能力不錯,可以獨當一麵,應該能鎮守西北。”朱炫又道。

聽了這番話,朱元璋終於明白,乖孫幫宋晟說話的原因。

這是想在西北,安插自己的人進去。

盛庸這個人,應該在遼東都司的時候,就變成了朱炫的人。

不過他往深處考慮,認為乖孫這個安排很有必要。

老四已經敢如此放肆,其他的皇子皇孫,隻怕也有不安分的,特彆在一些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他們能隨意亂來。

分封皇子,擁護大明,是件好事,但也是件壞事,曆史上七王之亂等,都是例子。

好和壞,相對而言。

按照朱炫的想法,北邊東部、中部和西部,各段戰線上,都有乖孫的人,藩王守邊的同時,武將也在守邊,武將和藩王達到平衡。

他們雙方,任何一方敢造反,都會被另外一方牽製,除非雙方狼狽為奸。

“乖孫的想法,還是可行的。”

朱元璋心裡在想。

又感慨乖孫的考慮周全,都還沒當上皇太孫,就已經在為未來做準備,大概是見識過四叔的放肆才想這麼做。

其實朱炫的做法,也不完全是因為朱棣,主要是他不放心所有藩王。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計劃。

那就是為將來的削藩做準備。

藩王的存在看似很不錯,但長久下去,他們會成為拖垮大明的存在,朱元璋吃過苦,不想讓子孫後代也吃苦,對老朱家的子孫那是極其厚待。

還把這些,寫到祖訓裡麵。

以後的所有皇帝,都得供養這些皇子皇孫,他們就成了一群吸血鬼,把大明的血吸乾。

這個問題,相當嚴重。

其實朱允炆的削藩,不是完全沒道理,隻是走得太急,步子邁得太大,再有一群臥龍鳳雛在,就很容易削出事。

朱炫不同朱允炆,在削之前,就做好足夠的準備。

溫水煮青蛙,慢慢地來折騰。

“盛庸?”

朱元璋對這個人,有點印象。

考慮良久,同意道:“既然是乖孫推薦的人,咱就讓他試一試,能用就可以長時間留在西北,如果不能用,我們換一個人。”

朱炫說道:“盛庸一定能用的。”

宋晟這件事,確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