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台斯村(1 / 2)

由於此次目的地,沒有明確,我們也隻能是去山裡看一看,昆侖山脈麵積這麼大,我父親到底被困在哪裡,我也不知道,隻能漫無目的的瞎找。

當我們來到位於昆侖山下方葉城縣的一個小山村,我們幾個人想的是,先在當地的村民口中,得知一些關於昆侖山的消息,看有沒有可能找個向導,最好是能帶我們找一條路進入山口。

在昆侖山腳下的葉城縣境內,有一條河從萬山叢中川流而下,這裡的人給這條河流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烏魯克”河,維吾爾語意為“偉大”的意思。

這條河經過了千百年來的衝刷,在沙粒岩和沙漠之間,形成了一條長達幾十公裡、距離地麵十幾米深的河溝。

河溝的一段平緩處,有一個名叫台斯的小村落,村莊長不足兩公裡,寬也隻有一兩百米,稀稀拉拉居住著近百戶人家。

沒有人知道這裡是從什麼時間開始有人居住,最早在這裡居住的村民,都是以放牧為生。

為了生存,人們在洪水衝擊的河床上,開墾出了一塊塊不大的耕地,在自家的房前屋後載滿了楊樹、柳樹和桑樹。

也許正是這些樹木,才使得這個村落,抵禦了無數次洪水的侵襲,留存到今天,距離這個村莊16公裡處,河溝的峭壁上留存著一塊佛教遺址。

這裡的人稱之為“布特爾罕納”,維吾爾語意為“佛寺”,遺址除了破舊的洞窟外,在峭立的岩壁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壁畫的痕跡。

據縣誌記載,北魏時期僧人法顯偕同學慧經子合去斯裡蘭卡學習佛經,在這裡見到“有千餘生、多大乘學”,唐貞觀10年(644年)玄奘經矸句迦回長安時,見到“伽藍數十,毀壞已多,僧眾百餘學了大成教派。

由此看來,布特爾罕納佛窟是那些注重個人修行的大乘佛教信徒遠避俗塵而建造的。

公元999年曆史上的一場戰爭,使今天的葉城歸屬於當時的喀喇汗王朝,自然這裡的佛窟、佛像和壁畫也蕩然無存。

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台斯村民,推斷下來也應該屬於那個時代遺留、繁衍和後來移居而來的。

我們幾人在葉城雇了一輛車,準備前往這個叫台斯的村子,路況很是不好,車輛顛簸,一路上把我們搖晃的非常難受,好不容易到了地方,下車後在沙丘間走了一段路,終於看到了台斯村。

不大的村子,從南向北沿河分布在兩三公裡的河床上,進入十月份的秋天,河溝的兩邊的樹木色彩豐富,倒也是彆有一番景色。

我們走在河邊,看到台斯村裡,不時有嫋嫋炊煙從樹林中飄起,站在河溝上一眼可以看到整個村子。

遠處是白雪皚皚的昆侖山,烏魯克河水清澈地從村莊穿過,在車上的時候,我閒來無事,也特意的查看一下關於這個村子的消息,據說這條河裡盛產昆侖玉,五顏六色的石頭布滿了河灘,經常會有人來這裡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