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矛盾出現(1 / 2)

中午隨便吃了一點,青水鎮的乾部們都很熱情,還有人拿出了珍藏的酒。

“酒就不喝了,下午還要工作。但是晚上估計主要采訪就結束了,到時候可以放開了喝。”

張元慶和記者們一起吃完飯就休息,到了下午兩點多,召開全鎮企業家座談會。

應他的要求,全鎮隻要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家都來了。說是企業家,按照本地來說,就是一些小老板,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個人。

其中還有一些企業,是張元慶之前在省城招商引資邀請過來的。例如吳氏食品廠的老板吳文虎,天一中藥廠老板書暉。

這兩人看到張元慶的時候,表情各異,反而有所收斂。按說他們在現場應該是體量最大的,但是張元慶在商圈的名頭已經打響了。他們都是省城過來的,自然聽說過。

等到眾人落座之後,記者就開始在一邊拍攝。還有一台攝像機,全程錄像,場麵搞得非常正規。

張元慶入座之後,就開始介紹自己的此行的目的,主要就是宣傳青水鎮在招商引資、營商環境塑造以及為企服務方麵的優秀經驗。

揚榮先是介紹起來,青水鎮近年來的各項工作,還專門點到了去年對接各個企業,付出的努力。

他說的正起勁,張元慶卻開口:“揚鎮長,咱們這一次過來,主要還是想要聽企業家們都說說,咱們自己控製一點時間。你這邊能不能有數據來直觀表達,過去青水鎮所做的一些工作和成效,以數據的形式表達出來。”

揚榮愣了一下,好在數據他也有準備。隻是用數據來說,他那頗為感人的發言就派不上用場了。

好在去年青水鎮承接了幾項投資,讓數據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

張元慶聽了之後點了點頭:“揚鎮長,咱們營商環境這一塊做了哪些有特色的服務。”

揚榮趕忙將一些做法提煉出來,可以看得出來,他是臨時發揮的。這是為了麵子上的好看,有些說法都有些牽強附會。

張元慶連環追問:“咱們招商引資工作,是怎麼走出去、怎麼引進來、怎麼留得住的。”

揚榮額頭已經有些冷汗了,張元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問得問題都是青水鎮比較薄弱的地方。他有一些說法,被他這麼一戳,就有些站不住了。

在一問一答之中,已經暴露出青水鎮之所以是經濟排名第一的鎮子,主要的原因就是底子好。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有幾任領導做的不錯,打下了厚實的家底。

正因為發展起來了,縣裡麵就會向青水鎮傾斜。像是修橋補路什麼的,都會青水鎮優先。後麵青水鎮自然而然就成了跳板,一些即將提拔的領導,放在這裡待一屆就能夠提拔。

彭泰來、鮑勇都在青水鎮待過的,這個鎮子號稱是常溪縣的黃埔軍校,縣乾部的搖籃。

在這種走馬觀花之下,真正有想法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一番事業的人很少。大多數都是想要守著,靜靜等著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