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貴人相助(2 / 2)

張元慶給他說得一愣,方才明白,對方提的是《論語》中的一段。上次他向周文盛請教一些書,他說了好幾本,其中就有一本《論語》。

不過他這個問題,就有點刁鑽了,這句話是《論語》為政篇的內容,其中有一句:“子曰,君子不器。”

問題是這句話既沒有上句,又沒有下句。顯然對方問的,不是看看自己記不記得住書裡麵的內容。

這句話從淺顯來說,君子不應該局限於某個方麵。往深裡麵說,就是為政的君子,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

周文盛對自己說這句話,大概是說自己太過拘泥於一些小事,導致眼界不夠開闊。或者說,自己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奔波執著,沒有君子之風。

張元慶好歹也是學霸出身,他想了想,回答道:“上德不德。”

張元慶也是文科畢業,本身就有一定的底子。而且上次周文盛推薦了這幾部經典給他學習,他自然都通讀了一遍。

尤其是近些時候,張元慶跟縣裡麵的人到處撕扯,心亂的時候,發現讀點國學經典,對自己有益。

他針對周文盛提出的君子不器,對答的是《道德經》裡麵的內容。這句話全文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就是上位者不強調表麵的“有德”,才是真正的有德。

因為道家思想都是相對的,一旦有了標準,就有了對立和矛盾。所以道德經裡麵的話,都很繞。

張元慶理解的是,上位者不強調有德,那麼就沒有分彆心,那麼就可以包容。而他這種包容,才是真正的有德。

張元慶的意思是,自己雖然不是君子,但是周文盛應當是能夠包容的上者。

不過這種對答又不是對詩,所以就是對上一個大概意思。

果然周文盛露出了笑容:“好小子,看來最近一段時間,學了不少。”

張元慶慚愧的說道:“周哥開玩笑了,我就是一個文科生,拽幾句文而已。實際上我學東西,就跟野豬品細糠一樣,狼吞虎咽。”

周文盛卻很讚賞:“之前介紹你讀書的時候就跟你說過,不要求讀懂,有事沒事翻翻就行。你又不是鑽研學問,就是借此修身養性而已。”

這隻是張元慶第二次與周文盛相見,不過能夠從他身上感受到春風拂麵。特彆是在他的一舉一動中,總是讓他想起那位已逝的老人。

周老走的時候,誰都沒有通知。隻有周強斌幾個相近的人才知道,甚至去世之後一個禮拜之後,張元慶才接到張路安的電話,知道這件事。

張元慶專門跑到江北市看望張路安,張路安喝了很多酒,也歎了一晚上的氣。因為周老去世都沒有讓家人通知他,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實際上張元慶的看法相反,他覺得,周老不通知張路安是為了讓他好過一點。張路安大概率已經跟侯泉年混在一起了,如果周老通知他,反而讓他陷入了兩難。

以周老的性格,這麼做,還是為了照顧他。張路安估計也能想到,不過仍然心裡難受而已。

此刻看到周文盛,張元慶也有些莫名的感動,他起身鄭重鞠躬:“感謝周哥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