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最大的難題(2 / 2)

不過張元慶跑來了批複,也帶回來了問題,這兩個問題都不容易解決。

爛尾樓已經不用說了,那是耀陽集團留下來的爛攤子。臭水河的形成原因就很複雜了,這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過去片麵追求經濟發展的產物。

在當時來看,經濟的確提升了,但是將貫穿繁華區的這條河道嚴重汙染。這些年,生態環境越發得到重視,沿河的一些汙染源陸續停了下來,但是河道淤堵、異味難聞的現狀沒有改變。

張元慶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副區長李娟主動開口發言。李娟四十餘歲,不過看起來比較顯年輕,而且進入區政府班子早,是除了董大為之外,排名第一的副區長。

由於李娟負責鄉村振興以及循環經濟、水利、生態環保等工作,所以對於臭水河有發言權。

她解釋了臭水河的形成原因,然後嚴肅說道:“張區長,想要實施臭水河治理涉及麵比較廣,不僅是河道生態修複還有雨汙分流、水庫擴容以及汙水處理場提標改擴,可以說點多、線長、麵廣。”

李娟詳細解釋了每一項工作的意義,張元慶一聽就明白,說什麼點多、線長、麵廣,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沒錢。

張元慶想了想:“可不可以跑點支持下來?”

李娟苦笑一聲:“這麼多年一直是四處化緣,不過您也明白,咱們繁華區到處都是窟窿,最後到手上的錢,也乾不成什麼事情。其實臭水河治理比爛尾樓需要的投入還大,現在想要湊足這筆錢非常難。”

張元慶明白李娟的意思,臭水河不是沒有要來過資金,但是最後都支用到彆的地方去了。繁華區現在看起來外表光鮮,實際上到處都是窟窿。

在這種環境下想要完成這個工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最主要是連啟動資金都很難湊足。

張元慶目光掃過開會人員:“各位,現在批複已經拿下來,可以說這是我們繁華區的一個機遇。現在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我想大家應該都是有高見的。不管錯和對,都來談談。我可不相信,這條路還能堵得死死的。”

張元慶並不認為自己有多聰明,可以一個大腦當做幾個大腦來使用。而眼前這些人,哪個不是精英,不是精英也是人精,在這個位置上坐久了,不可能沒有啥主意的。

所以張元慶讓他們逐一發言,從他們的智慧中尋找閃光點。

董大為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分段實施。整個臭水河治理預計費用一個多億,可是如果分為四期工程的話,前期也就是兩千多萬。再加上前期少付一點,湊上一千萬不到就能把項目搞起來。

一旦項目出了成效,更加方便四處尋找支持。這跟人家搞個項目拉融資是一個道理,一點點滾雪球。

這個想法讓張元慶眼前一亮,他對董大為點了點頭,感受到對方這次去了省裡之後,開始對創建工作感興趣了。

這個提議,讓張元慶頓時感覺經濟壓力縮減了不少。不過一千多萬的啟動資金要從哪裡來,也不好弄。

這個時候,劉國娟卻開口說話,指出有一筆錢,可是眾人一聽這個錢,都有露出了頭大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