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納米修複機器人的動力係統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就在這時,實驗室的門被輕輕推開。
王玥走了進來,手裡端著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
“恒,我就知道你還在這裡。”
王玥將咖啡遞給張恒,關切地說:“你已經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了,需要休息一下。”
張恒接過咖啡,感激地看了王玥一眼:“謝謝你,玥兒,但是我感覺我們已經很接近了,再給我一點時間。”
王玥歎了口氣,但還是理解地點點頭。
又過了幾天,奇跡終於發生了。
當張恒小心翼翼地將最後一個零件安裝到原型機上時,整個團隊都屏住了呼吸。
“好了,讓我們來測試一下。”
張恒深吸一口氣,按下了啟動按鈕。
頓時,一個小小的機器人在工作台上緩緩站了起來。
它的外形酷似一隻甲殼蟲,長約2厘米,由黑色的納米材料構成。
機器人的表麵光滑而富有光澤,散發著科技的氣息。
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自檢程序,機器人的各個部件開始有條不紊地運作起來。
它靈活地挪動著六條納米機械腿,敏捷地在工作台上行走。
“成功了!”
團隊裡爆發出一陣歡呼,所有人都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張恒盯著這個小小的機器人,眼神中滿是自豪。
接下來,團隊開始對納米修複機器人的性能進行全麵的測試。
他們模擬了各種複雜的環境,測試機器人的運動能力、感知能力和自主決策能力。
他們構建了一個複雜的迷宮模型,內部布滿了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障礙物。
這個迷宮模擬了人體內部錯綜複雜的環境,考驗機器人的運動和感知能力。
當機器人被釋放到迷宮入口時,張恒和團隊成員們緊張地盯著監控屏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隻見機器人靈活地移動著,納米傳感器不斷掃描周圍的環境,實時構建出一張精確的三維地圖。
麵對狹窄的通道和突如其來的障礙,機器人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力。
它巧妙地調整自己的形態,時而收縮,時而伸展,以最優的姿態通過所有難關。
隻見機器人靈巧地避開障礙,利用納米傳感器精確地感知環境,最終成功找到了出口。
“這太令人振奮了!”
張恒激動地說,:“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優化算法,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它就能在人體內自主執行修複任務了。”
“我們還需要測試機器人在血液和組織環境下的穩定性,確保它能夠在複雜的生理條件下正常工作。”
於是,團隊開始了更加細致的實驗。
他們將機器人釋放到模擬血液的流體中,仔細觀察它的運動狀態。
他們還利用人工組織,測試機器人的組織相容性和修複效果。
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改進,納米修複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完善。
它的體積更小了,運動更靈活了,感知更敏銳了,智能更高了。
張恒和團隊開始了一係列更加嚴格和專業的試驗。
他們要確保這個小小的機器人能夠在複雜的生理環境中穩定運行,並完成精確的修複任務。
實驗室裡,張恒正在準備一個人工心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