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人多,是因為都是從內地過來的吧?”陳誌文笑了笑說道。
香港的發展,最開始就是依賴港口,在100多年前,這裡就是亞洲最大的深水港口之一,是貨輪最大的補給地,因此,早期香港人主要聚集在港島之上,少量在九龍。
隨著時間發展,人口越來越多,港島人口太多,於是市場經濟靠著高房價把人群趕到了九龍,但大多數也是從南往北發展,慢慢的從九龍尖沙咀到油麻地、旺角、將軍澳、九龍塘、沙田,而香港另外一邊的天水圍、元朗則人口較少,但這裡適合居住,加上靠近內地,因此人口也越來越多。
再過幾年,等到地產經濟大爆發,九龍的房價都炒到一般人承受不了的時候,港府就準備將元朗打造成香港的新市鎮了。
不過那是以後,現在這裡還是很窮的,因為交通不發達,連工廠都沒多少。
“是的,特彆是天水圍,很多內地人帶著孩子來到香港,雖然拿到了身份證,但工作方麵可不好找,隻能在那裡打打零工過日子了。”李浩楠點點頭說道。
“那就主要建在天水圍吧,那裡的人群收入更低,也更需要他們的孩子有機會學習。”陳誌文想了想說道。
“陳生,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建一個學校容易,港府那邊也答應會調派一些老師過來,但學生們的家長可未必會送孩子過來,學費以及生活費方麵,對很多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投入。”李浩楠接著說道:“我調查過,很多家庭可能真的是隻能吃飽飯,讓他們再支持孩子上學,恐怕有心無力。”
“沒事,這個我想過,如果確定家裡真的沒有收入,就從我們華港基金上發錢來補貼吧,不過錢要用在刀刃上,要查清楚。”陳誌文說道。
“好,我會讓華港基金進行一個初步的調查。”李浩楠說道。
“另外,可以公告一下,未來誌文小學的學生,如果成績非常優秀,我們可以進一步支持,隻要有能力,扶持到大學也不是問題。”陳誌文又說道。
很多時候,給一個希望,就刺激就十倍以上的潛力,要不然,大家都知道自己孩子就算有才,也沒錢上大學,就隻會早早放棄。
“如果這樣的話,我想會有更多的人願意送自己還在來上學了。”李浩楠笑著說道,正常人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有受教育的機會,無論是超級富豪還是最普通的家庭,窮人更希望自己孩子能夠靠著學習改變命運了。
“能幫多少就幫多少吧,學校的結構圖出來了沒?”陳誌文接著問道。
“還沒有,這可能需要根據不同的位置來專門設計。”李浩楠回答道。
“嗯,結構設計完之後給我看看。”陳誌文接著說道:“不過裝修風格,幾個學校最好保持一樣,以後,在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國家,都需要保持一致,要讓任何人都發現,這是我們誌文小學獨有的風格。”
“獨有的風格?”李浩楠沉思了起來。
“你想不出來,我也想不出來,這是我們花錢請設計師的原因。”陳誌文笑了笑說道:“周家楊去美國請一位全球著名的建築師來港,到時候我請教他看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