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 正文完(2 / 2)

楚沂聽著嚴氏把楚國公略過,也沒追問,又問林氏,“嫂嫂,瑩姐兒今日怎麼沒來?”

林氏笑了笑,“瑩姐兒是想跟著過些話呢,自然不能讓她壞了我的好事。

等瑩姐兒日後長大些再帶著進宮吧,有的是機會,今兒早上,就拿你送的撥浪鼓給哄住了。”

楚沂能聽出道,“的確以後日子還長呢,總有進宮的時候,我這一個人在宮裡,還覺得孤單,日後還得常常讓瑩姐兒來陪我呢。”

嚴氏本想趁機說說楚沂,抓緊要個孩子,可楚欣一個未出閣的小娘子在這兒,說這些實在不合適。

等一會兒林氏和楚欣出去轉轉,她們母女倆單獨說話時再說這些吧。

林氏在一旁說了聲好,“興許過兩年性子就沉穩些,說起來,我瞧著瑩姐兒性子有些像四妹妹。”

楚欣性子倒沒從前那般了,多了幾分沉穩,聞言抿唇笑了笑,“活潑一些也好,

國公府這一輩就瑩姐兒一個姑娘,自然是千嬌萬寵著。”

四人就這麼閒著說話,時不時吃兩口點心,茶水斷了楚欣就給眾人續上。

看時辰差不多了,林氏和楚欣就說:“從未進宮過,不然三妹妹讓宮女帶著我們四處轉轉。”

楚沂便吩咐留夏,帶二人去禦花園看看,她這兩日去過一次,這個時節禦花園景色最好。

姹紫嫣紅不說,還都是名貴的花草,在外尋常見不到呢。

隻剩母女二人,嚴氏看著楚沂輕輕歎了口氣,說起了正事,“我已讓人重新修繕了你小娘的墳墓。”

於小娘本是妾室,也過世多年,嚴氏能做的隻是修修她的墳墓。

楚沂和於小娘倒也沒什麼感情,當初記到正院的奏折被崇盛帝攔下,自是不能再提。

庶女又如何,不也做了皇後嗎。

修繕於小娘墳墓是嚴氏的心意,楚沂握住嚴氏的手,“多謝母親記著這些。”

這些是楚國公不會提,也想不起封後大典在二十三那日舉行,宮中……如今可就你一人?”

楚沂明白嚴氏想問什麼,她斟酌道:“宮中無妃嬪,皇上不想納妾,也是怕日後孩子多,爭來爭去,發生當初皇子奪嫡之事。

如今皇上和我都年輕,孩子也不著急,看緣分吧。有就生下來,沒有也不必投醫問藥。”

既然皇上和楚沂早有打算,嚴氏就不再囑咐什麼。

至於有沒有三宮六院,她隻是一國公夫人,這種事哪輪得到她插嘴。

嚴氏又問了問,在宮外可用幫著做什麼。

楚沂道:“什麼時候二姐姐回來了,母親幫忙遞個信兒,我想見見二姐姐。”

銀子怎麼做得有個章程,楚盈生意越做越大,前些日子蕭秉承問過他,楚盈願不願意出海。

這是個機會,國盛兵強,準備著是可以出海看看。

就像殿內擺著的石英鐘,也是外國進獻的,不過是多年前的事了。

至於楚瑾,等著過些日子陸枕言升官,為楚瑾請封誥命之後再見吧,那時也名正言順。

陸枕言升官和楚沂倒沒什麼關係,絕不是因為陸枕言是她姐夫,而是他和蕭秉承一直有書信往來,在朝中有用處。蕭秉承剛登基,也會把朝中人慢慢換成自己的,重用輕用,自有偏頗。

嚴氏也沒問為何楚沂要和楚盈說話,她隱隱知道姐妹倆一直有聯係,從當初楚盈去瀘南到現在,一直如此。

左右不是什麼壞事,傳個信而已。

“估計入夏前就能回來了。”

說起楚盈,當真是多了個好靠山,皇後的姐姐,自己又立得住,日後誰敢平白議論。

說了這麼多話,楚沂嘴也乾了,看時辰不早了,讓宮女進來重新換了茶水。

喝了幾口茶水,又吩咐下去,讓禦膳房早些備膳。

然後帶著嚴氏去禦花園轉了轉,楚國公府也有花,可比不上禦花園的品種珍貴,侍弄得好。

嚴氏看著這景象,歎道:“挺好,我也放心了。”

今日天氣也不錯,嚴氏走在楚沂旁邊,還落後了半步,楚沂笑了笑道:“宮中是不同,景色的確美不勝收。”

嚴氏讚同地點了點頭,這碩大的皇宮,還是空曠了點。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沒有三宮六院,那得省下多少開支。想宣平帝那些嬪妃皇子,加在一塊就花不少銀子,省了那些銀錢,皇後宮中奢靡些也無可指摘,剩下的錢還可以給百姓用,甚至說養兵也不是不成。

是大好事啊。

在禦花園和宮中轉了轉,正好碰上林氏和楚欣,一眾人一塊兒回去用了飯,雖是禦膳房做的,可頭一回在宮中留飯,因為不習慣,嚴氏楚欣和林氏也沒用太多。

吃過飯後三人就告辭了,留夏又把三人送了回去,連著送回去的,還有不少賞賜。

宮中不比王府,不便留下小憩,晨起來的,中午回去,也待了一個上午,嚴氏這回總算放心了,楚沂也是如此,母親身體康健,祖母也不錯,等些日子再讓二嫂進宮看看,那就更好了。

楚國公府的日子好了,她也有倚仗。

不過,如今最大的倚仗是蕭秉承,下午看天氣熱,讓夏凡往禦書房送了一壺黃桃玫瑰茶飲。

因為蕭秉承中午沒回昭陽殿,省了時間,所以今日處理政務比昨日快。

太陽剛落山就回來了,不過晚上還得去禦書房,他召了秦臨淵和陸枕言,商量一些要事。

此時正值春種,朝事繁雜,而且趙太傅有告老的意思。

曆經四朝,更是三朝元老,雖說明光帝在位時間不多,可操心不少。

蕭秉承的確憐惜太傅年老,這個年紀是該告老還鄉,可另一方麵又離不開太傅,希望趙太傅能多在朝兩年。

過兩日就是登基大典,趁著晚上吃飯的功夫,蕭秉承還得試試吉服。

楚沂的吉服也送來了,儘管針線局的宮人一直在趕製,可吉服繁瑣,尺寸

改了又改,直到今日才做好。

天子皇後之尊,衣裳用的是正黃色,其中夾了些紅色紫色,龍鳳袍上麵是金線銀線和各種絲線繡成的龍鳳圖案,比當初嫁衣更雍容華貴。

楚沂的衣裳倒是正正好,不過蕭秉承的腰那裡還是寬些,收一收就行了。

鏡子中的兩人楚沂有些不敢認,好像回到了第一次見蕭秉承時。

那是在趙蕙芝的莊子裡,那時她也不知道他就是十三殿下,更不知兩人會走到今日。

也不知該說陰差陽錯,還是該說緣分天定。

到時再戴上鳳冠,受百官朝拜,執掌鳳印,楚沂蕭秉承的名字,也會從皇室族譜上的成王成王妃變成新帝和皇後。

今年依舊是明光二年,得明年才能新立年號。

日子過得也快,估計很快就到明年了,楚沂又對著鏡子看了看,不說彆的,這身鳳袍裡三層外三層,實在有些沉。

她揉了揉肩膀,蕭秉承也皺著眉道:“平日上朝的衣服都怪沉的,這個更沉,皇帝也不好當。”

隻是調侃,卻逗得楚沂一笑,她道:“我們應該知足,你想,這會兒天不冷不熱的,夏日冬日才要命。”

蕭秉承覺得楚沂說得也有理,“那我先給你試試,反正我要穿這身穿兩日,你才一日。”

原本兩次大典可以同日舉行,可蕭秉承總覺得不夠重視,便另擇了日子。

三月二十一,登基大典順利舉行。

楚沂在昭陽殿內,聽著禮炮轟鳴,也能聽見百官同賀,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音。

蕭秉承登基是意料之中的事,楚沂也沒想太多。登基大典結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