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府是嚴氏管家,壓根沒用趙小娘她們幫襯過,就是林氏嫁過來這幾年,也因為瑩姐兒年紀小,沒怎麼理過管家事,隻是事繁之時搭把手罷了。
各大管事也是聽嚴氏的話,而府裡的姑娘,都是等年齡大些時,由嚴氏帶著學學怎麼管家。不過也是出嫁前幾年學,女子十五歲及笄,議親之後尤其是盛京這些貴女,往往要在家裡多留兩年。
女子十六七歲嫁人的多,像英國公府的趙姑娘和勇毅侯府的徐姑娘身上都有婚約,但未出閣。
所以說趕著十四五歲學管家都不晚的。
楚沂記得很清楚,當初楚盈便是不願意學那些,她才十三歲,生辰在後半年,怎麼現在就開始學了。
楚沂隻是疑惑,而楚欣看看嚴氏,又看看趙小娘,剛想說些什麼,但這回及時被趙小娘攔住了。
趙小娘先起身道:“夫人說的是,那到時就勞煩三姑娘了。”
徐小娘等人也道,“婢妾全聽夫人的。”
林氏完全不在意她還樂得自在呢。
因為不管怎樣楚沂以後都是要嫁出去的,若是她能管著,自己反而省心了。
嚴氏笑了笑,“那沒事便散了吧,沂兒。”
行過禮後,趙小娘拉著楚欣趕緊出去,等眾人走了,楚沂扶著嚴氏去屋裡用飯。
嚴氏對著楚沂笑了笑,臉色極好。
昨兒晚上她和楚國公商量了一番,覺得那主意行得通。楚國公雖然覺得這法子不是什麼特彆體麵的辦法,但是相比之下,楚國公府受到的流言蜚語亦不少,這其中未必沒有尚書府推波助瀾。
陳王和陳王妃夫妻一體,自該同甘共苦,這般做,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倘若說這話的是楚沂,楚國公興許會多想幾分。但林氏這個長媳提出來的,他反倒覺得楚沂心性赤誠。便是從前隻上學堂,嚴氏疏於管教,也是個心性善良的好姑娘。
於是楚國公便順勢提出,帶著楚沂學學管家,“她小娘走得早,如今瑾兒盈兒也不知什麼時候回來,你們母女親近些,總歸是好的。她是個懂事的姑娘。”
嚴氏認同楚國公這番話,退一萬步想,楚沂今年才十三歲,她不學等著楚瑾楚盈更難。再者她的兩個女兒出了事兒,現在能靠的隻有楚沂,反正都是國公府的姑娘,多學點總沒壞處。
楚沂小娘不在,興許過兩年就把她記到正院了。
況且人心都是肉長的,若是能生出幾分母女情份,自然最好不過。
楚沂懂進退,如今看不出蠢笨還是聰慧,但蠢笨之人,也不會完完好好地參加三場宴會之餘,能扭轉彆人對國公府的看法。
嚴氏目光帶著幾分慈愛,“多吃些。”
桌上粥菜不少,還有好多新鮮菜,天越暖和吃食越多,國公府有莊子,如今不比以後,莊子雖有暖房,但是沒有透光的塑料和玻璃,雖暖和,但蔬菜長得瘦瘦小小的。
還是沒有正常生長的水靈。
吃了五六分飽後,楚沂把信掏出來,往嚴氏那兒推了推,“二姐姐還給女兒帶了封信,她在林棗莊的日子不太好過,既然反省清楚了,還是把二姐姐接回來吧。”
“昨兒女兒忘了告訴,陳王妃說為二姐姐引薦位名醫,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二姐姐接回來。”
嚴氏喝了口小米紅棗粥,然後停下勺子道:“王妃貴人事忙,也隻是隨口一說,你不用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楚沂點了點頭,聽這話的意思,名醫的事泡湯了。
嚴氏又道:“你二姐姐如今反省悔過,但我怕她回來又故態複萌,就先在瀘南待著吧。”
楚沂見嚴氏沒看信,便也沒主動提,吃完飯,楚沂告辭。
嚴氏卻說道:“今日家宴,讓陳嬤嬤跟著你去,學學怎麼管家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