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想了想,薛蟠還是不得其解,於是也就罷了,隻是心裡想想,什麼時候要辦一些情報係統出來,起碼不預備著造反還是怎麼地,而是對著任何局勢心知肚明最好,免得到了一處,兩眼一抹黑,成了瞎子和聾子。
想不通也就不想了,於是薛蟠翹著二郎腿,打開車簾子,看著沿途的風景,月華如水,加上明亮的琉璃燈,外頭看的倒也頗為清楚,雖然是已經入夜,可大街小巷,水路縱橫,吳音軟語,熙熙攘攘,酒肆茶樓,絲竹之聲響徹揚州城,真是揚州自古繁華,熱鬨是其他地方未曾見過的,薛蟠穿越以來,隻是在金陵城裡頭,金陵渾厚古樸,沉穩大氣,六朝古都的底蘊是其他地方無法比較的,可揚州繁華熱鬨,卻又是在金陵之上了。
薛蟠似乎對著紅塵俗事特彆感興趣,到出了揚州城,行到瘦西湖邊上,這裡就沒什麼遊人了,就連瘦西湖上的畫舫都不見蹤影,馬車轔轔,不一會,管事馬三來報,說是二十四橋到了。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儘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首詩已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婦孺皆知。詩因橋而詠出,橋因詩而聞名。
二十四橋為何物,唐朝至今,何止千年,早就泯滅不可考了,有說是一座橋喚作是“二十四橋”的,有說是瘦西湖上的一共二十四座橋,據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唐時揚州城內水道縱橫,有茶園橋、大明橋、九曲橋、下馬橋、作坊橋、洗馬橋、南橋、阿師橋、周家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橋、太平橋、利園橋、萬歲橋、青園橋、參佐橋、山光橋等二十四座橋,後水道逐漸淤沒。宋元佑時僅存小市、廣濟、開明、通泗、太平、萬歲諸橋。現今僅有開明橋、通泗橋的地名,橋已不存在。
不過這些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揚州最不缺的就是有錢又有閒的人,幾個名流富商們一合計,就又捐資將二十四座橋都一一根據古畫典籍的描述記載恢複了起來,算起來,這樣揚州城裡頭又有了好去處。
最大的一座橋也叫“廿四橋”,就是今日的目的地,馬三扶著薛蟠下了馬車,一路介紹著各處的經典,左近的橋都已經用琉璃燈點亮,天上的彎月不見光華,倒是這幾座單孔橋,有琉璃燈的映襯,在平靜的瘦西湖水麵之中,倒映出幾團白色的光暈,像極了明月。
廿四橋邊上有一個小亭子,亭子裡頭已經擺好了一個小桌子,邊上溫熱著一個火爐,又有一小童在扇風溫酒,原本還有一個白衣翩翩之男子,背著手看著夜色之中的瘦西湖,聽到後頭的腳步聲,連忙轉過身來,迎著走出了亭子,朝著學薛蟠行禮作揖,又隨即要掀開袍服下擺,做出要跪下來請安的架勢,薛蟠連忙攔住,“使不得,使不得,我當不起尊駕這大禮!”
等到薛蟠抬起頭來,見到這白衣男子身材魁梧,人高馬大的,二十多年的年紀,長了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高挺鼻梁,顧盼神飛,豪情勃發。
身上穿著浮光錦的白色長袍,腰間係著一條青玉帶,臉上雖然刮胡子刮的極為乾淨,但是頷下烏青一片,看來若是養胡子,必然是絡腮胡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