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每次火箭運輸能夠減少一百萬的成本,那麼整個低軌道衛星通信網絡二期工程也能夠節省超過一億的成本。
孫洪濤也是比較同意這一點,畢竟整個項目實在是太龐大了,能夠節省一些也是好的。
“照你這麼說,三亞不是比這裡還要好一些?”孫洪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雖然孫洪濤不是航天係統出身,但是也知道一些基礎知識,火箭在發射的時候基本上是越靠近赤道越好。
三亞比文昌在緯度上,還要更加靠南一些。
如果出於成本上的考慮,那麼從節省燃料的角度來看,選擇三亞似乎是一個更加好的選擇。
“三亞如果單純從緯度上來看,是要更好一些。”
張星揚也知道孫洪濤考慮的是什麼,開始具體分析三亞作為發射場的問題。
“但是三亞目前的商業開發程度實在是太高了,如果將火箭發射場選在那裡可能會出現諸多不便的地方。”
二十一世紀的前夕,南端的一片島嶼也已經迎來了大開發的時代,三亞在這一波開發浪潮之中也發展了起來。
優先發展的就是旅遊行業,每天都會有不少北方人來到三亞體驗碧海藍天的快樂。
所以如果將火箭發射場選在這裡,一旦發生什麼事故,都會造成很大的人員與經濟損失。
“不過這也是一小部分原因,主要還是三亞東部和南部的位置問題。”
張星揚緊接著說起了三亞在地形分布上的問題。
“三亞是一個回型彎,東部和南部都存在不少的山地和島嶼。”
“而我們目前的火箭發射軌跡,基本上都是向著東方或者是東南方向進行發射。”
“相比較而言,文昌東部和南部都是廣闊無垠的大海,一級火箭在分離之後可以直接掉進海裡,最大程度的確保安全。”
火箭殘骸掉進海中,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更多的保障,不會出現火箭殘骸掉落在居民區,造成傷亡或者是財產損失的情況。
不過文昌建成之後,東南亞沿海居民就時常能夠從海灘上撿到來自上天的饋贈,外殼上寫著龍國航天的高強度鋁合金!
孫洪濤之前確實是還沒有想到這一層。
不過張星揚這個時候還沒有說完,緊接著說道:
“同樣的,文昌這裡的氣象條件也要稍微好一些,無論是風速和濕度都要更小一些。”
說到這裡,張星揚感覺自己嘴裡有點乾,咽了口口水,接著說道:
“最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文昌的地價更便宜!”
這個時候整個島上的炒房熱剛剛過去,雖然房地產泡沫已經破滅了,但是三亞作為重要的旅遊地點,低價還是不便宜。
即使是整個發射場建設工程是國家出麵進行征地,依然要花上不少錢。
文昌這個時候還隻是一個要啥沒啥的地方,征地成本很低。
“所以綜合來看,將我們新一代發射基地選在文昌是要好一些的選擇。”
說了一大堆,張星揚最後總結道。
孫洪濤聽完之後還是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看了看不遠處不停翻滾著的浪花,沉默了一會。
“孫老,據說新一代發射基地是要歸屬於西昌發射中心是嗎?”張星揚這個時候也升起了一絲八卦的心思。
這個小道消息也是剛剛在航天係統之內出現不久,大家都不能夠確定真偽。
畢竟這個時候,新一代發射基地的選址都還沒有確定,至於歸屬問題更是不知道了。
“當然,這個發射基地在各個方麵和西昌發射基地都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歸給西昌方麵來管更加方便。”
孫洪濤倒是沒有做謎語人,而是直接給出了答案。
張星揚這個時候也想起來了在西昌建立之前的諸多傳聞。
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家實際上就曾經考慮過在島上建立航天發射場,隻不過那時候國際環境比較複雜,考慮到國防上的壓力,最終還是將發射場建立在了更加安全的西昌。
“那建設經費這一塊,不會都由西昌發射基地來負責吧?”張星揚這個時候又問出了一個致命的問題。
雖然火箭研究院和西昌發射基地並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但是之前幾乎每一次火箭發射都是在西昌發射場進行,兩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兄弟情。
所以考慮到這種可能,張星揚也是忍不住給西昌發射基地捏了一把汗。
畢竟發射場的建設,少說也需要上百億的建設資金,光靠西昌發射基地自己就算是被榨乾了也拿不出這麼多的錢。
“那倒不是,國家會出一部分,當地政府出一部分,最後再由西昌發射基地出一部分。”
孫洪濤倒是沒有給出在張星揚看來最壞的答案。
不過就算是這樣,張星揚估計西昌發射基地需要承擔的部分也不會很低。
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張星揚需要承擔的事情,所以在問過之後也沒有多管。
轉頭將視線轉移到海麵之上,雖然是十一月份,但是陣陣吹來的海風還是給人清涼的感覺。
張星揚感受著身上的涼爽,忍不住在心中想:
“南海的風,會隨著我們的火箭吹到太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