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在路上的我們!(五千字大章)(1 / 2)

第136章 在路上的我們!(五千字大章)

就在地球另一端還在為高超音速武器而爭論不休的時候。

西昌發射場上,最新一批低軌道通信衛星正在準備進行發射工作。

雖然已經來到了深秋初冬的時節,但是西昌作為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域,氣溫依然保持在不到二十度。

道路兩旁的常綠闊葉樹在溫柔的風中颯颯作響,張星揚和鐘自新兩個人慢慢悠悠的散著步。

“這一批通信衛星重量下降了差不多十公斤,看來你們是下了苦功夫啊。”

張星揚這個時候已經是整個低軌道衛星通信網絡項目的實際負責人,所以他現在說這話算得上是對鐘自新所領導的壹零壹衛星研究所整體工作人員的誇獎。

“主要還是采用了強度更大、但是質量更輕的新一代複合材料,降低了不少主要結構件的重量。”

鐘自新笑了笑之後,說道:

“這主要還是感謝您,要不是您介紹,我們還不知道目前國內的複合材料已經這麼厲害了。”

原先一代的低軌道通信衛星上,主要的結構件采用的還是航天領域之內比較常見的高強度合金。

雖然各方麵的性能優異,但是在重量方麵就不能讓人滿意了。

所以在後來了解到了這個情況之後,張星揚就將701材料廠介紹給了壹零壹衛星研究所。

現在701材料廠所能夠製備的複合材料,早就已經不是剛剛開始的那一種。

蘇曉所負責的材料實驗室,不斷地有新的材料配方產出,然後拿到703廠進行量產工作。

鐘自新他們在衛星上應用的就是其中一種,專門針對於長期在太空環境之下的各種複雜情況進行改進的新一代複合材料。

“大家都是為了這個項目能夠更好地進行,說不上什麼感謝之類的話。”

張星揚還是十分謙虛,沒有真的將彆人的感謝當一回事。

“對了,八月份抗洪的時候,我們的衛星通信係統發揮了不少的作用。”

上一刻還在說衛星的事情,下一秒張星揚談起了今年八月份抗洪的事情。

“上邊給整個項目涉及到單位,記了一個集體功。”

“獎狀估計月底會送到你們那裡去。”

說起這件事,鐘自新也是滿臉感慨:

“抗洪,那可是一段難忘的經曆。”

相比較於地處西南的火箭研究院,身處在江城的壹零壹衛星研究所,讓鐘自新對這件事的深刻印象幾乎刻入了腦海最深處。

98年7月份,我們的母親河長江,爆發了幾乎是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一場洪水。

浩浩黃湯,蔓延在國家的腹心之處。

當時壹零壹衛星研究所地處的江城,也是處在抗洪一線。

洪水不僅僅是衝垮了道路、農田、房屋,極為重要的地麵通信係統,也被洪水所衝垮。

在臨危之際,國家緊急下令,要求整個衛星通信係統進行緊急變軌。

從原先的覆蓋華東地區,移動到災區的上空。

為抗洪搶險工作,提供充足的通信帶寬,讓整個抗洪指揮係統能夠順利運轉。

“那時候,你們是真的辛苦了。”張星揚拍了拍鐘自新的肩膀說道。

雖然太空之中的衛星自帶燃料,能夠進行變軌,隻不過使用壽命會下降很多,但是當時那樣緊急的情況之下,大家都顧不得那麼多了。

畢竟多浪費一秒鐘的時間,都有可能有一處大堤出現問題。

在衛星順利移動到暴雨最為嚴重、水流量最大的華中地區時,鐘自新他們所帶領的技術團隊。

為了能夠讓整個指揮係統順利接入衛星通信係統,更是幾乎沒日沒夜地泡在抗洪第一線上。

因為當時整個指揮係統就是緊挨著大堤,幾乎是建立在水邊上!

“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分內之事罷了。”

鐘自新也沒有太過於驕傲,畢竟這些功勞實際上是屬於大家的。

隻不過他們比較特殊,處於抗洪第一線罷了。

那些在各個地方,為衛星變軌工作提供引導,以及發出各項工作指令的大家,都是這件事之中的功臣。

低軌道衛星通信網絡,張星揚在提出之初,就考慮到了在各種應急災害事件之中,作為緊急的通信係統使用。

而這一次抗洪工作,也是顯示出低軌道衛星通信網絡在這方麵的能力。

“可惜了,通信衛星在經曆變軌之後,使用壽命最少會下降百分之二十。”

雖然事實證明衛星通信網絡的道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使用壽命的下降還是讓張星揚有些頭疼。

畢竟自己這個時候已經不僅僅是整個項目之中運載火箭部分的部門負責人,而是整個項目的實際負責人。

需要考慮到的內容遠遠超出原先所負責的工作內容。

第一期衛星使用壽命下降,意味著第二期通信衛星的發射工作必須要提前了。

這就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項目的規劃時間都需要調整。

在原先的計劃之中,第一期通信衛星的使用時間是三年,然而現在這情況之下,使用壽命可能隻有兩年半的時間。

如果現在還按照原先的建設時間表,進行二期衛星發射工作,那麼在二期衛星發射之前會出現數個月的衛星空檔期。

所以二期通信衛星發射提前是幾乎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就對原先計劃在二期工程時,對通信衛星進行升級換代工作的壹零壹衛星研究所產生了較大的壓力。

“鐘所長,關於二期工程的建設問題,上個星期我們進行了一次專家論證。”

在一個十字路口,張星揚停下了自己的腳步轉頭說道。

“當時您沒來,是伱們的副所長過來的,不知道他有沒有和你說清楚。”

當時鐘自新正在負責一個比較關鍵技術節點的攻關工作,沒有時間參加,隻能讓他們的副所長參加。

“他和我說了。”提起這件事,鐘自新也是皺起了眉頭:“二期工程要提前三個月的時間。”

“是的,三個月的時間已經是能夠在不耽誤通信係統建設工作下的最短時間。”

張星揚十分嚴肅,不複之前的溫和神情。

“現在問題最大的,就是你們原先為二期工程專門研究的新一代通信衛星,現在是否還能夠如期完成?”

這個問題十分關鍵,直接關係到二期衛星通信網絡的工作性能。

因為這幾年時間,國內每年的移動通信用戶數量幾乎都是翻倍上漲。

之前進行第一期通信衛星設計工作的時候,國內移動通信用戶數量不過1380萬戶。

而到了今年,移動通信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千萬戶!

所以在進行二期建設工程時,通信衛星的性能也需要進行相對應的升級工作。

單顆衛星的同時用戶數量將從原先的四十萬用戶,升級到八十萬戶。

“其實其他方麵的升級改造工作還算是比較簡單,能夠很快地進行完成。”

鐘自新看了看遠方落入群山之間的夕陽,說道:

“衛星平台上的升級工作,如果不出現任何意外的情況之下,今年年底就能夠完成。”

“但是現在最為麻煩的,還是通信設備的問題。”

“通信研究所那邊的進度不是很理想,按照原先的計劃時間表,也需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夠完成研發工作。”

“在他們研發完成之後,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來進行整合工作。”

“時間幾乎是奔著後年去了。”

這樣長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張星揚他們現在的計劃。

甚至可以說,就連原先的規劃時間表,他們都不能夠按時完成!

“通信研究所到底是什麼情況,怎麼研發進度會這麼慢?”

張星揚這個時候也皺起了眉頭,有些不能夠理解地說道。

畢竟通信研究所掉鏈子不是一次兩次了,上一次第一批通信衛星進行研發工作的時候,也是因為通信設備的原因發生了超重。

這一次又發生了超期的問題,讓張星揚對通信研究所產生的不滿就更厲害了。

鐘自新看了張星揚一眼,抿了抿嘴唇,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說出來。

過了一小會兒,才下定了決心,開口道:

“張院長,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通信研究所的一些傳聞?”

這些小道消息,張星揚一向是沒有什麼興趣,所以這個時候也不知道他想問的是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