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海紅旗導彈,神州之盾!(2 / 2)

實驗基地之中的其他人員,開始了緊張忙碌的準備工作。

最為重要的就是靶機的準備工作,這次武器實驗的靶機都是由空軍退役的戰鬥機改造而來。

為了更加貼近於真實的超音速戰鬥機,他們強化了戰鬥機的發動機,讓他們能夠在短時間之內達到超音速飛行。

並且加強了電磁乾擾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導彈進行電磁乾擾。

雖然現在已經是初冬時節,但是在場之中眾人的心卻是熱血澎湃。

畢竟這是國內第一次進行艦載垂發係統和雷達係統聯合防空實驗。

不管結果怎麼說,他們都算是在艦載防空領域留下了自己的腳印。

第一架靶機,是由殲6改造來的。

作為一款從50年代開始生產,一直生產了三十多年,國內生產量超過5000架的超音速戰鬥機。

殲-6雖然已經停止生產十幾年了,但是國內還是有一大批擁有不小使用壽命的殲-6戰鬥機。

其中一部分使用壽命比較長的,改造成了無人攻擊機,使用壽命比較短的,改造成了無人靶機。

第一次防空試驗的距離比較近,再加上今天天氣比較好。

耿博甚至用肉眼都能夠看到十幾公裡之外的殲-6戰鬥機。

四麵陣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開機不斷指引著目標。

采用冷發射方式的海紅旗9A,從垂發單元之中跳起到數米的空中,隨後固體發動機開始點火工作。

發動機噴出的炙熱烈焰,將導彈越推越高,並且在這個過程之中不斷加速,很快就達到了6馬赫的速度。

在天空之上化為一道流星,兩千米每秒的高速,讓導彈在不到十秒鐘的時間之內就跨越了數十公裡的距離。

按照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指引,導彈準確地命中了作為靶機的殲-6戰鬥機。

在空中炸開了一個碩大的火球。

讓在場觀看的海軍高層都有些驚訝,他們的導彈威力未免有些太大了。

“你們的戰鬥部裡邊裝的是什麼?”

“怎麼會威力這麼大?”

就連負責雷達係統的潘為民都有些驚訝。

防空導彈他不是沒見過,從來沒有見過能夠在空中炸開這樣幾乎有近百米大小火球的防空導彈!

“嗬嗬,稍微厲害點的炸藥罷了!”

耿博也知道全氮炸藥是他們手上極為重要的機密材料,所以即使是麵對兄弟單位的詢問,也沒有說出來他們用的是什麼。

雖然即使是說出來,就算有人想要仿製,投入極大的精力和財力去研究,最少也需要三四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研究出來。

這東西嚴格來說,本就不該出現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不是現在的國防安全實在是太過於嚴峻。

張星揚也不會將這東西搬過來。

因為這就好像是在秦漢三國時期,發明了黑索金炸藥一樣,對於未來的曆史極有可能產生難以想象的影響。

眼見耿博不想多說什麼,潘為民也沒有多想。

畢竟這種東西肯定是人家的核心機密,放到自己身上也不會把自家雷達的核心技術說出來。

“他們就是之前製造出那款超遠程火箭炮的團隊嗎?”

坐在看台之上的海軍首長,問了問自己身旁的韓子濤。

韓子濤之前一直和耿博他們打交道,在首長的眼中,對於研究院的了解也更多。

“是啊,他們之前的那款火箭炮也是很嚇人。”

韓子濤看著遠方天空之中緩緩落下的火球,有些感慨地說道:

“經曆了上一次之後,他們現在拿出來什麼,我都不會驚訝了。”

“哪怕是他們哪一天突然弄出來電磁炮,我都不覺得奇怪。”

電磁炮這個時候還是十分科幻的概念,大家也不覺得短時間之內能夠取得突破。

海軍首長這個時候笑了起來,說道:

“小韓,要不是我了解你的人品。”

“聽到你這麼吹,怕是要以為你收了人家什麼好處嘞!”

韓子濤這個時候也笑了起來,指著遠方剛剛消失的火球說道:

“就他們這樣的技術水平,還需要我吹?”

“確實是,我剛剛看都嚇了一跳。”

“不知道的,怕不是還以為爆炸了一顆小型核彈呢!”

近百米大小的火球,確實是容易讓人想起人類的終極武器。

不過在場的人都很清楚,這隻不過是一枚中程防空導彈。

第一次防空實驗很順利,所以很快就接著開始了第二次實驗。

這一次試驗,采用了三架殲-6改造的戰鬥機,並且是從三個不同的方向,向著耿博他們所在的模擬艦載發射台進攻。

這也是為了考驗四麵體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性能。

測試它同時對多個目標的跟蹤效果。

事實證明,即使是同時麵對不同方向的三個目標,雷達係統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跟蹤效果。

因為垂發係統采用的是轉輪式發射係統,所以在發射時必須要等前一枚導彈發射升空之後,才能夠進行下一枚導彈的發射工作。

所以導彈發射會存在一定的間隔時間,這也是052C垂發裝置在設計之初,比較令人詬病的地方。

相比較對於采用“巧克力塊”垂發單元的垂發係統,發射效率要低不少。

不過就算是這樣,三發海紅旗9A導彈依然很出色的將靶機攔截在了距離軍艦將近一百公裡處。

證明了無論是雷達係統還是導彈係統都沒有任何問題。

在一百公裡的範圍之內,有著良好的防空能力。

接下來的第三次實驗和第四次實驗,同樣都很順利。

分彆將四架戰鬥機和六架戰鬥機,擊落在了180公裡和250公裡之外。

實驗到現在,已經證明了雷達係統和導彈係統配合起來的優秀。

不過為了測試他們的極限到底在哪裡,所以海軍首長還是拍板讓他們作為最後的八架戰鬥機,300公裡防空範圍的實驗。

在雷達的目標顯示屏幕上,當戰鬥機進入400公裡的探空範圍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

八個紅彤彤的小點,一直在顯示屏上快速移動。

殲-6戰鬥機作為一款超音速戰鬥機,每秒鐘的速度達到450米每秒。

也就是說在超遠距離上,隻要雷達製導出現一點點的偏差,導彈可能就和對方擦肩而過,從而攔截失敗。

一枚枚的防空導彈騰空而起,就好像一支支的神州之矛,準備將敵人攔截在空域之外。

雷達數據不斷地傳輸到導彈的計算機係統之中,導彈再根據傳輸過來的數據,調整自己的姿態,一直到擊中目標為止。

雖然在大家的預料之中,在300公裡距離上,攔截率能夠達到75%就算是合格,也就是八架戰鬥機能夠攔截下六架就算成功。

但是事實證明,這樣的雷達係統和導彈的組合,效果比最樂觀的估計還要好。

攔截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