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壹零壹衛星研究所。
自從三年前低軌道通信衛星工程啟動以來,衛星研究所也開始急速膨脹。
今年更是直接新建了一大片的衛星產業園區。
“鐘所長,這次麻煩你們了。”
張星揚笑了笑,略帶歉意地說道。
“沒什麼,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鐘自新倒是沒有感到什麼麻煩的地方。
而且就算真的很麻煩,衝著張星揚的麵子,也必須要完成。
畢竟要不是張星揚的提議,就沒有整個低軌道通信衛星工程,也就沒有壹零壹衛星研究所的今天。
“預警衛星方麵,就麻煩你們多多上心了。”
這一次張星揚專程跑一趟衛星研究所,就是為了專業的導彈預警衛星。
這也是在東風-17研製完成之後,國內突然發現自己現有的手段,也防不住這樣的攻擊之後。
決定必須要研製一整套專業的導彈防禦係統。
而在這一套係統之中,專業的反導偵查衛星,就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張院長,紅外探測器方麵可能還會需要一定的開發時間。”
雖然新衛星的發開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鐘自新還是拍著胸脯說道:
“不過我們一定能夠在年底之前,完成衛星的開發工作。”
導彈預警衛星,主要還是采用高敏度紅外探測器通過探測彈道導彈發射時的尾焰來探測彈道導彈。
不過這樣的探測方式,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那就是因為對熱源的識彆精度不是特彆高,造成虛警率比較高,對於大火、火山爆發、隕石等自然現象識彆效率比較低。
必須要在現有的紅外探測設備基礎上進行程序升級,讓探測設備能夠過濾掉那些明顯不符合導彈特征的紅外信號。
比如大火這種大範圍、低熱量的紅外信號。
“一定要注意,對於導彈的熱源特征進行精確識彆,即使是識彆精度稍微低一些,也不能夠將有可能的熱源信息過濾掉。”
張星揚在鐘自新提起紅外探測器之後,忍不住叮囑道。
張星揚的顧慮並不是沒有依據,在後世的戰爭之中,就曾經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因為熱源識彆特征閾值比較高,在敵人的導彈發射之後,預警衛星竟然在第一時間沒有發現,最終造成指揮中心的重大損失。
原因僅僅是他們的導彈更改了燃料配方,降低了發動機噴口的溫度。
記憶之中,鮮活的案例雖然在這個時候還沒有發生,但是並不妨礙張星揚對此提前做出準備。
“電離探測器一定不能少,這是探測彈道導彈的重要手段。”
“雙重探測,可以極大地提高衛星的預警準確率。”
既然都已經說了不少,張星揚也就忍不住再多說一些。
電離探測器是通過檢測大氣電離層的擾動來發現彈道導彈。
在導彈發射上升的過程之中,在進入電離層之中的時候,發動機尾焰會對電離層產生不小的擾動。
這種檢測方式,相比較於紅外探測器,準確率要高出很多。
但是這種方式也不是沒有弊端,因為必須要在導彈進入電離層的時候才能夠發現,所以發現的速度要慢很多,這個時候導彈已經快要進入中段大氣層之外飛行的時候了。
當然采用紅外探測和電離探測的雙重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兩者的缺陷。
在紅外探測器發現地麵的特殊熱源之後,電離探測器將會對熱源進行下一步的探測。
而在紅外探測器發現特殊熱源之後,就會通知地麵雷達站和指揮中心。
實際上,在整個導彈防禦係統之中,地麵雷達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地麵雷達主要是米波雷達,這種雷達的作用距離相比較於一般的雷達特點是作用距離很遠,一般都能夠達到數千千米。
但是他們同樣不是完美的,缺點也很明顯,跟蹤精度很差,並不能夠起到精確探測,為反導提供製導,隻能夠作為警戒雷達。
而且即使是這樣,遠程預警雷達也不能夠在導彈發射的瞬間已經預警。
預警雷達必須要在導彈發射到數千米高度的時候,才能夠被偵測到。
這主要是雷達波自身的物理特性決定的。
並且因為地球本身也有曲率,這種雷達存在著不小的低空盲區。
國內在70年代的時候,也曾經開展過類似的遠程預警雷達設計。
如今在北方的群山之中,依然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工程遺跡,也就是當年640工程的7010雷達。
這個以山坡為基礎的巨大雷達陣列麵對著北方,目標是預警當時關係並不好的北方鄰居可能扔過來的核導彈。
“張總師,你放心好了。”
鐘自新也明白張星揚的擔心,雖然張星揚並沒有明說衛星的具體使用用途。
但是從上邊的種種設備來看,這顆衛星主要還是為了防禦來自大洋對岸的洲際彈道導彈攻擊。
“我們現在的技術實力,你也知道,這樣的技術參數還難不倒我們。”
這一點,張星揚還是比較同意的。
在承接了低軌道通信衛星的研製工作之後,壹零壹衛星研究所不僅僅是新建了衛星產業園。
最重要的是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人材。
畢竟在這個時候,剛剛經曆過金融泡沫的世界,很多原先的火箭、衛星項目都難以為繼。
原先那些項目之中的技術人員也就沒有了去處,這個時候擁有著眾多衛星研製項目的壹零壹衛星研究所就對他們拋出了橄欖枝。
“你們的技術實力確實是不錯,不過這一次的衛星是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平台一定要做好。”
雖然在過去的三年之中,壹零壹衛星研究所做出了不少的通信衛星型號。
但是這些衛星的體型普遍偏小,這主要是因為通信衛星在計劃之中都隻是使用兩三年的產品。
而這次需要的導彈預警衛星卻是不一樣,因為需要儘量做到監控地球之上大部分的地區,必須要部署在軌道高度更高的地方。
而且使用時間也要達到十五年的時間,這就導致預警衛星是一顆大型衛星。
在張星揚他們之前製定技術要求的時候,通過計算得出,衛星的重量少說也有三噸。
這和重量隻有四五百公斤的通信衛星幾乎是截然不同。
對衛星的平台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之前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能夠使用的平台並不多。
目前最為先進的衛星平台就是東方紅三號平台。
采用了全三軸姿態穩定技術,能夠讓衛星在太空之中時刻保持自身的姿態穩定,而不是因為因為一點點變動就發生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