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太空之中,不怎麼受到重力影響,水球是個近乎於標準的圓形。
聶海勝在吃完之後,看著還沒有吃完的費俊龍,拿過艙壁上的攝像機,開始拍攝太空之中吃飯的場景。
飛船之內,吃飯產生的殘渣也要用特製的風筒進行吸取,避免在艙室內產生各種漂浮物
吃完飯之後,兩人休息了一小會兒的時間。
畢竟從早上九點鐘開始,兩人就幾乎沒有好好休息的時間。
中午吃飯也花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在太空之中休息,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雖然因為離開了重力環境,人的脊柱會更加舒服一些,但是還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在休息的時候,稍微動一動就會在艙內不斷地飄動。
所以兩人,都鑽進了特製的睡袋之中,而睡袋則是用繩子和固定鉤,和艙壁鎖在一起。
這樣就不用擔心,可能會出現的人在睡覺,身體在艙室之內到處亂飄的情況。
休息完成之後,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三點左右。
兩人在活動了一番身體之後,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首先要進行的是,在軌乾擾力試驗。
說起來,其實比較簡單。
那就是,驗證航天員在穿越飛船各個艙室的時候,對於飛船姿態的乾擾。
眾所周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航天員在穿越兩個不同艙室之間的時候,難免會用點力,支撐自己。
而這個力,對飛船是有反作用力的。
而在太空之中,因為沒有空氣摩擦的緣故,一點力都可能會飛船造成較大的影響。
“第一次穿艙實驗,開始!”
伴隨著地麵指揮中心的一聲令下,費俊龍緩緩地撫摸著飛船的艙壁,控製著自己的身體向前慢慢地飄過去。
針對太空之中的移動訓練,雖然地麵上也進行過不少次。
但是畢竟和太空之中有著不少差彆。
費俊龍也不敢馬虎。
不過好在飛船的自適應姿態平衡係統,還是很給力,沒有在這個過程之中出現任何的岔子。
費俊龍順利通過了兩個艙室之中的結合處,進入到了軌道艙之中。
接下來他將要在軌道艙之內,進行不少的科學實驗。
這之中,就有太空蔬菜的培育項目。
這本身也是對於太空生態循環的一種嘗試。
采用的是生長周期比較短的蔬菜品種,就包括種下去七天就能夠長出食用的小青菜。
他們這一次,在太空之中大概要生活八天時間。
不出意外,在他們返回地球的時候,這些青菜就已經能夠食用。
當然,因為這一次他們並沒有攜帶任何的廚具,所以實際上在太空之中他們是吃不上的。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太空實驗。
包括生物菌種的繁育,金屬晶體生長的培育等等。
而聶海勝也有不少的任務,這其中就包括放飛一顆伴飛衛星。
在飛船的側麵,一顆小小的衛星,被釋放了出來。
這樣一顆小衛星上,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機和通信設備。
能夠協助完成一些有關於飛船外部的觀察工作。
因為載人飛船工作的特殊性,兩位航天員是不能夠同時休息的。
始終保持著有一個航天員值班的狀態。
以防一些突發情況的出現。
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之中的第二天,兩人共同工作的時間段。
另外一項具有危險性的實驗開始了。
甚至可以說,這是這次任務之中最危險的任務。
那就是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是很多的。
首先就是艙門的開關問題,進出艙的問題。
其次是航天員的艙外行走服。
最後是可能出現的航天員和飛船的連接問題。
可以說問題非常多,危險性非常大!
在完成了吸氧排氮工作之後。
在費俊龍的協助之下,聶海勝穿戴好了全套的艙外行走服。
這一套艙外行走服,是國內自主研發的產品。
實際上,飛船上還攜帶有一套大毛生產的“海鷹”艙外行走服。
一旦出現任何的問題,費俊龍都要穿上那套艙外行走服,進行協助。
費俊龍對聶海勝比了一個一切完好的手勢。
緊接著推出了氣閘艙,並且關上了一側的艙門
氣閘艙之中,開始緩緩地泄壓。
當氣閘艙之中的壓力,達到接近於真好水平的時候,就到了聶海勝出去的時間。
聶海勝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小心地靠近出口艙門。
用工具慢慢地打開出口艙門。
隨後漫天的黑暗和星光,從小小的艙門口透露進來。
特殊的光學玻璃設計,讓他能夠抵禦那些無處不在的宇宙射線,看清楚自己的處境。
這一次出艙,不僅僅是一次實驗。
聶海勝還需要完成一項任務,那就是將一個攝像頭的指甲臂,完成抬升工作。
粗大的手,緊緊地抓著氣閘艙的門、
仿佛這一下子鬆開之後,自己就會漂流到無依無靠的黑暗太空之中一樣。
小心翼翼地走出艙門之後,聶海勝右手舉起一麵小小的國旗,對著正在直播的攝像頭揮舞幾下。
地麵之上,如今已經是熱情的海洋。
大家都看到,自家的航天員完成了第一次的太空出艙。
在走出太空艙之後,聶海勝反而放鬆了不少。
在和直播的大家簡單打了一個招呼之後,開始完成自己的工作。
用隨身攜帶的工具,調整了幾下攝像頭的位置。
工作並不算困難,甚至可以說很簡單。
但是他是在太空之中,難度就高到了地麵難以相信的程度。
聶海勝花費了數分鐘的時間,又順著自己的來路,回到了氣閘艙之中。
緊閉好艙門,伴隨著氣閘艙之內的氣壓開始緩緩上升。
這一次太空行走,可以說完成的十分漂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