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他們的高超音速導彈,最少要推遲十年時間。”
喬陽拿著一份報紙,十分高興地走進張星揚的辦公室說道。
雖然已經是三月,但是位於北方高原的基地,氣溫還常常到達零下。
所以,基地之內的暖氣一直沒有斷,將張星揚辦公室的溫度保持在26度左右。
喬陽將報紙遞給張星揚,隨後脫下自己身上的大衣,掛在門後的架子上。
這才特彆興奮地說道:“他們這一次算是栽了,光是在殼體材料這一塊沒個五六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搞定。”
高超音速導彈的殼體,因為要承擔極端的高熱環境,對於性能要求很高。
世界上目前明確能夠達到要求並且進入實用階段的,也就龍國一家。
其他國家開發的,不是隻能夠在實驗室中小批量生產,無法批量生產使用。
就是根本連能夠達到使用要求的材料,都拿不出來。
“學術造假的行為,檢舉揭發人人有責。”
張星揚看完了報紙上充滿編造的報道之後說道。
報道裡麵關於普瑞斯是外國間諜的消息,明眼人一下子就能夠看出是假的。
也就隻能夠騙騙沒什麼腦子的人。
畢竟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普瑞斯如果真是間諜,他根本沒必要進行學術造假。
直接拖時間,都比這樣要來的有效果。
能夠更加拖延他們的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進度。
“最近老是有人說我們各個方麵落後鷹醬五十年。”
喬陽頗為不屑的說道:
“但是要我看,起碼在高超音速彈道導彈這個領域,我們起碼領先他們二十年時間!”
落後五十年的說法,其實算是由來已久。
最開始的時候還勉強算是事實。
畢竟剛剛建國的時候,國內確實是幾乎一窮二白。
但是進入新世紀之後,還抱著這樣想法的,非蠢即壞。
在某些領域,國內其實已經處於領先狀態。
部分領域,雖然還有差距,但是也沒有五十年那麼大。
而在喬陽最為熟悉的高超音速導彈領域。
國內目前確實領先他們二十年!
經過數年的開發,已經完成了數種不同類型的高超音速導彈型號。
包括,對地攻擊型、反艦攻擊型等等。
從發射方式來分,有導彈車型、發射井型、艦載型。
可以說陸海空三方麵,除了空軍方麵,因為難度較大還沒有完成空射型號的研發之外,其他都有了。
“二十年可能不切實際,不過他們想要拿出成熟的高超音速導彈方案。
從目前情況來看,最少還需要十多年的時間。”
張星揚的看法還是稍微可觀一些。
“他們的科研實力還是不容小覷,如果真的不惜代價進行研發,甚至十年之內都有可能研製出來。”
張星揚沒有說出口的是,以鷹醬如今的情況,很難下定決心,在一直看不到回報的高超音速導彈上投資。
畢竟,他們還沒有進入戰爭狀態,不可能容忍在一個一直沒有成果的項目之中進入無限製的投資。
這些錢,投入到華爾街之中,玩金融升值不好嗎?
毛熊都死了十多年了,雖然龍國的崛起速度讓他們有些驚訝,但是還沒有到二十年後那種難以容忍的程度。
“十年之後,我們的高超音速導彈早就不知道發展到什麼地步了!”
喬陽雖然說話的語氣很平淡,不過無論是誰都能夠從中聽出濃濃的鄙夷和不屑:
“他們現在追不上我們,一步慢步步慢,不可能再追上我們!”
如果競爭的是一個處於上升階段的國家,還有可能在超快的發展速度下完成超越。
但是明顯是在走下坡路的鷹醬,在他現在的巔峰時刻都沒法完成超越。
以後就更加不可能了。
以高超音速導彈最為重要的指標,速度為例。
喬陽他們研製的第一代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平均速度在七馬赫左右。
而從鷹醬公開的資料來看,他們的空射高超音速導彈項目,速度甚至還要慢一些。
速度隻能夠達到六馬赫左右。
僅僅從速度角度來看,他們的導彈和國內相比,已經落後了不少。
而喬陽目前研究的第二代高超音速導彈,平均速度更是將要達到十二馬赫!
“新的高超聲速動熱學模型,表現怎麼樣?”
在閒聊了一會之後,張星揚問起了最近的正事。
當導彈的速度達到十五馬赫之上的時候,動力學相比較低速情況下的氣流擾動,要更加考慮熱量不平衡引起的氣動問題。
基地最近一段時間,就是在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忙碌。
“最新的模型,表現還是有些不儘如人意。”
喬陽雙手合十,將自己的下巴墊在上邊說道。
“在超算的模擬15倍音速環境下,依然會出現失穩情況。”
基地之中,擁有一台現如今即使放在全世界,也算得上先進的超算。
可以說,這台計算器堪比那台運算核爆的模擬計算機。
因為涉及到導彈的諸多計算問題,這台超算幾乎是日夜不停地工作。
將基地研究員們日夜苦思出來的想法,通過代碼首先運算一遍。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的模擬成果都不是太理想。
速度雖然隻是相比較從前提高了一倍多一點,但是難度卻上升了一整個數量級!
如果說以前的難度是10,現在的難度最起碼是100,偶爾甚至能夠達到1000!
“是模型有問題,還是超算計算力不夠的問題?”
張星揚沒有追究模擬不利的問題,畢竟這件事太常見了,而是問起問題的關鍵點到底是在哪裡。
“超算的運算力,是有些不太夠。”喬陽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說道。
“你也知道高超音速情況下,導彈的時間分析甚至要精確到每一微秒!”
“這樣對於超算來說,瞬間的計算量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的超算每秒計算次數雖然達到了10萬億次,但是依然不夠用!”
這個問題,其實從基地創立開始就一直存在。
計算力幾乎是永遠不夠用的!
從數年前的每秒計算次數千萬次,到如今的十萬次,雖然提升了近百倍。
但是依然跟不上,數據量的增長數量。
“這個問題,短期來看暫時還是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張星揚稍微沉默了一小會之後說道。
雖然他腦子裡有無數的技術,但是現實基礎並不容許他使用太過於超前的技術。
就好像是人不可能手握著一把沙子,就直接煉製出一塊芯片一樣。
解決超算問題,涉及到的方方麵麵實在是太多了。
即使張星揚有這個心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也不是一兩年之內,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