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國王科技航天城!(2 / 2)

但是誰都能夠想到。

在這片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域,沒有任何食物、水源。

遠離海岸數百裡,乘坐著無動力小艇。

隻能一點點地被太陽曬死。

甚至於,耿博深入一想,還能想到更加殘酷的場景。

小艇之上,沒有任何食物和水。

除了人本身。

食人,在這片地區似乎也有著不小的曆史傳統。

搖了搖腦袋,將那些血腥的畫麵從自己的腦袋之中甩出去。

“港口通知我們,準備可以入港了。”

船長這邊收到了從港口傳來的消息。

雖然他們的貨輪並不是超大型貨輪或者油輪。

但是因為船上裝載的貨物,對於駱駝們來說十分重要。

所以重視程度非常高。

雖然港口外邊的海域上,已經有數艘大型船舶在等待。

但是,依然讓他們在到達的第一時間準備入港。

“再見!”

貨輪上的一行人,在甲板上揮手告彆護航的軍艦。

雖然看不清彼此的臉,但是大家都能夠想象的到。

“走著,準備將這些人移交給他們的臨時政府。”

張芸他們在揮手告彆之後說道。

兩艘衝鋒舟上活下來的黑子,這時候都被壓在下部船艙之中。

將他們移交給當地政府之後。

他們麵臨的,將會是無期徒刑乃至於死刑。

張芸能夠想到,作為護航開始被抓到的第一批海盜。

當地臨時政府,一定會出重拳。

以此來向國際彰顯,自己對於打擊海盜的重視。

畢竟當地這時候的經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於世界上各個國家輸血而存在的。

“下次來,真想進入港口內部看看。”

韓子濤有些不舍地說道。

作為國內擁有的第一個在這裡的港口,他非常想進去看看。

“以後有的是時間看,先把正事忙完了再說。”

張芸擺了擺手說道。

護航編隊之中的另外三艘船,有兩艘已經朝著蘇伊士運河開去。

唯一的一艘油輪,則是在科技港外的海麵上等待。

科技港目前最大的貨物轉運,就是原油。

駱駝家,什麼都缺。

缺綠洲、缺水。

但是就是不缺原油。

油輪在從科技港裝滿原油之後,將會順著來時的道路,返回國內。

港口上的超大型龍門吊,將安置在大型貨箱之內的火箭零部件穩穩吊起。

隨後放置在轉運場地之上。

在那裡,有數輛大型的卡車頭,在等待著將這些貨物給運輸到航天科技城之中。

轉運過程之中,耿博抽空見了一下港口的管理人員。

給他們帶來了來自於國內的慰問。

轉運工作很順利,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所有的操作人員,都是來源於國內的老手。

“可以準備前往航天城。”

耿博在仔細檢查了一番貨車的情況之後說。

航天城並不是建設在紅海邊。

而是在距離科技港20公裡的內陸沙漠地區。

沿著新修建的高速公路,向著北方的國王科技航天城駛去。

航天城的大部分設施,都是來源於國內的專業建設團隊。

在這之前,他們曾經建設了國內最為先進的文昌發射中心。

在航天發射場的建設領域,擁有非常多的經驗。

航天城之內,駱駝方麵負責接待的人員早已等待多時。

在耿博到達的第一時間,就迎了上來。

“歡迎您,我遠道而來的朋友!”

身穿白色袍子和頭巾的阿杜勒,十分熱情地擁抱了耿博。

剛剛來到航天城的耿博,也笑著和對方完成了相互介紹。

介紹之後,才知道。

阿杜勒的名稱後綴是阿卜杜拉。

耿博有些吃驚,沒想到隨便來個人都是王室成員。

而且從對方的談吐來看,阿杜勒似乎還是一個科研人員。

“我們已經等待許久了,一直在期盼著伱們的到來。”

阿杜勒一邊說著,一邊給耿博介紹航天城之內的詳細情況。

“航天城主要由發射中心、火箭研究中心兩部分組成。”

“所有的重要設備,都是從你們國內運過來的。”

“我們目前都沒有動,就等著你們到來之後,開展工作。”

耿博了解了一番之後,決定首先從火箭組裝車間開始在這裡的工作。

正好他們這一次來,帶來了一枚長三乙改甲型火箭。

正好可以讓他們看看,火箭組裝過程之中到底應該怎麼做。

火箭總裝,需要動用非常多的高精度設備。

就比如,對接精度測量儀。

用來測試各個組件之間的對接精度。

火箭各級之間的對接,精度需要精確到微米級彆。

一旦出現任何的偏差。

都有可能,在火箭的發射過程之中出現事故。

火箭事故,輕則火箭和衛星毀壞,重則出現大量的人員傷亡。

所以,耿博來到航天城之後做的第一件事。

並不是具體的火箭組裝工作。

而是向當地的技術人員,介紹和嚴格規定“雙歸零製度”。

這是火箭事業能夠蓬勃發展的一個大前提。

沒有製度性的對質量進行保障。

那麼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阿杜勒其實不太能夠明白,為什麼第一件事是這個看起來沒什麼用的製度。

不過他也沒有提出自己的意見。

在這之前,他就已經知道。

自己在航天城的角色定位,是傾聽者和執行者。

而不是反對者。

耿博在講解完“雙歸零製度”的詳細內容之後。

看著台下一臉茫然的眾人,歎了一口氣。

有些事情,其實除非是親身經曆。

否則是很難重視起來的。

放在長三乙火箭事故之前,即使有人向他們提起“雙歸零製度”。

想來他們也不會那麼嚴格執行。

隻不過,這時候他們的處境不同。

耿博在航天城的各項製度建設方麵,幾乎是一言堂。

他強製去推行這項製度,還是能夠有效果的。

畢竟,目前航天城之內工作的主要人員,還都是來自於國內的資深技術人員。

他們能夠明白這套製度的重要性。

隻希望,他們能夠在工作之中去慢慢領會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