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衛星的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們的控製係統精確度。”
在實驗性發電衛星發射前,張星揚對秦明問道:
“怎麼樣,有信心嗎?”
這一次實驗的發電衛星,采用的是最新型柔性太陽能板發電。
在發電的同時,將電能通過大功率無線輸電輸出端。
轉換成定向微波
輸出到天宮一號空間站之內。
再通過接收端設備,將微波轉換成電能。
無線輸電,準確來說應該是無線輸微波。
電能並不是無線傳播。
而是轉換了一種形式,以另一種波的方式。
完成傳輸。
微波輸電,也有一些弊端。
“當然有信心,我們的智能控製係統,能夠保障所有的發電板光照麵。
24小時不間斷,接受到光照。”
秦明挑了挑眉頭說道。
太空環境,相比較於地麵環境。
最大的優勢就在於。
發電時間。
太空之中,發電時間在精確控製之下,可以達到24小時。
這是地麵發電,乃至於高空發電都無法做到的。
近乎於兩倍的發電時間。
帶來的就是兩倍的發電量。
“現在太空發電,問題比較大的。”
秦明在自信發言之後,說起了目前的缺陷。
“其實還是在於微波的定向傳輸問題。”
微波在空間之中,是會出現逸散現象。
並不能夠像激光那樣,完全定向傳播。
為此張星揚曾經下過不少的功夫,在這方麵。
“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能夠做到這樣,已經是極限了。”
張星揚笑了笑說道。
其實目前無線輸電微波的逸散問題。
已經比張星揚一開始預測的。
要好上很多了。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
真空環境下,無線輸電損耗率還不到百分之十二。
這已經是一個相當低的損耗率。
即使是考慮到,從太空向地麵輸電會因為大氣問題增加損耗。
但是損耗率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
要知道,一般的高壓輸電線損耗在百分之13左右。
800千伏的特高壓輸電損耗率要低上很多,大概在百分之七。
但是考慮到太空電站的實際發電量,是地麵太陽能電站的兩倍以上。
而且考慮到發電的穩定性。
實際上,太空電站輸電效率要更高。
實際損耗大概在百分之七。
“想要在無線輸電效率上進一步提升,除非我們的半導體更加進一步發展。”
張星揚緊接著說道。
“我們目前的砷化镓半導體,隻能夠做到這種程度。”
第三代半導體行業,在國內的發展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要快上很多。
這是得益於國內龐大的原材料產能。
支撐得起各種不同方向的研究揮霍。
目前國內的三代半導體原材料市場占比,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按照預定的計劃,我們的發電衛星會在三天之後發射。”
秦明並沒有繼續深入和張星揚討論半導體的發展問題。
而是轉頭說起了發電衛星的具體問題。
“四天後,將會進行第一場太空無線輸電實驗。”
秦明說完之後,有些期待地看向張星揚:
“到時候,你會來嗎?”
張星揚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忙於和國際上各個勢力打交道。
真正管理太空任務的時間很少。
所以秦明才會有如此一問。
“我會參加的,發電衛星涉及到我們未來的能源產業問題。”
張星揚微笑著說道:
“我又怎麼能夠錯過這個好時候呢。”
為了太空電站項目,張星揚做了無數的鋪墊。
在這之前的高空太陽能無人機、三代半導體都是為了它。
甚至於為了能夠順利推行超大型太空電站。
還用了一些強硬的手段。
如今到了見成果的時刻,他又怎能錯過。
——
這是一個較為寧靜的秋夜。
碩大的重型運載火箭,靜靜豎立在發射塔架上。
這不僅僅是電力衛星的首次升天。
同樣是重型運載火箭的第一次發射任務。
電力衛星擁有極為龐大的重量,也隻有重型運載火箭能夠將這個大家夥給帶到天上去。
電力衛星的本體,就有高達四十五噸的重量。
再加上數量龐大的折疊柔性太陽能板。
重量將超過一百噸!
堪稱是有史以來,質量最大的單顆衛星。
“發射!”
雄壯有力的聲音,在發射指揮中心之內響起。
粗壯的火箭,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
即使是在數十公裡之外,依然能夠聽到火箭發動機的轟鳴。
在發射場附近,甚至產生了微微的地震。
大量的小石頭,在地麵上來回震蕩。
好像在鼓麵上跳動的砂礫。
近百米長的紅色火焰,在火箭的身後噴吐。
伴隨著高達一百多米的白色煙霧。
猶如一條出淵的巨龍。
即將登天!
短短的168秒之內,質量最為龐大的一級火箭,數以千噸計算的燃料全部燃燒完畢。
將二級火箭推送到了大氣與太空的臨界高度。
經過二級火箭、三級火箭的不停推送。
不到四十分鐘之後。
發電衛星終於達到了預定的運行高度。
“發電衛星太陽能板正在展開,預計需要十五分鐘。”
控製大廳之內,工作人員正在兢兢業業地播報衛星運轉狀態。
“發電衛星的太陽能板實在是太大了,展開時間相比較於其他衛星長的不是一點半點。”
秦明看著大屏幕上一點點從卷縮狀態展開的太陽能板吐槽道。
發電衛星上,裝有兩個固定攝像頭。
能夠看到衛星兩側的情況。
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這兩個攝像頭還能夠調整自己的拍攝角度。
讓地麵指揮中心,看到其他角度的影象。
“發電衛星,不就是依靠太陽能電池板來工作嘛。”
張星揚看著大屏幕,不以為意地說道。
發電衛星,擁有四張碩大的太陽能發電板。
單張太陽能板的麵積,都能夠打破之前的世界記錄。
一張太陽能板的麵積,就有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四張太陽能板,就是八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單從麵積上來看。
是之前最大太空人造物,國際空間站的八倍。
“我們用的最先進的太陽能發電板,發電效率也隻能夠達到百分之三十五。”
秦明有些遺憾地說道。
“這已經算是不錯了,每平米每天的發電量也能夠達到1.8度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