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突然消失在吉良視野裡是有原因的。因為端午在一個鬼子傷兵的身旁找到了一門擲彈筒。
顯而易見這些鬼子傷兵中也有受傷比較輕的,發現散落的擲彈筒便撿了回來。
雖然端午此時沒有炮彈,但是鬼子的九一式手榴彈他卻有十幾顆。
小鬼子的九一式手榴彈,是完全用擲彈筒打出去的。
而這也是為什麼,小鬼子十分鐘愛九一式手榴彈的原因,甚至在抗日戰爭結束還有鬼子部隊在使用這種手榴彈。
所以這個擲彈筒對於端午而言,絕對是一件好東西。
端午伸出右臂,伸直手指,閉上左眼,用右眼通過大拇指的左側觀察目標。
他調整手臂的長度和手指的寬度,直到目標恰好被手指遮擋住。這時,他迅速將手臂收回胸前,同時保持手指的寬度不變,形成一個固定的「視距框」。
接著,他再次伸出右臂,但這次是通過大拇指的右側觀察目標。他發現目標在「視距框」內移動了一段距離。根據這段距離的大小和手指的寬度,端午迅速判斷出目標與自己的實際距離。
經過反複測量和修正,端午確定目標與自己的距離為190米左右。
這個數字在他心中猶如一個刻度清晰的標尺,為端午接下來的瞄準和射擊提供了精確的參考。
端午從容的調整擲彈筒的發射角度,將其放在地麵上。
看過影視劇的人都知道,小鬼子的擲彈筒後麵有一個半圓形的底板。
很多人都認為這東西是放在腿上的。
但是其實,這東西你要放在腿上隻有一種結果就是你的大腿骨會在炮彈發射的時候被後坐力直接震斷。
所以使用擲彈筒的正確方法是將其放在地上,然後調整角度。
端午對於擲彈筒的使用自然是駕輕就熟,他取出一枚小鬼子的九一式手榴彈,然後輕輕的滑入炮膛。通過擲彈筒上的瞄準裝置,開始更加精確的瞄準目標。
由於距離較近,而且是第一發炮彈,端午瞄準的時間略長,他不斷地調整擲彈筒的角度和方向,包括九一式手榴彈滑入炮膛內的深度,同時還要考慮風向、風速等因素對炮彈飛行軌跡的影響。
所以使用擲彈筒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影視劇中看上去那麼容易,除非擲彈筒夠多,對敵方陣地全覆蓋,那就無所謂了。
否則想要精準的將炮彈打到某一區域中去,是需要大量的科學計算的。
十秒鐘之後,端午終於校對了射擊角度以及射擊深度,然後拉火發射。
轟!
隨著一聲巨響,炮彈呼嘯著飛向了鬼子的陣地。那一瞬間,時間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顆炮彈的軌跡上。
刹那間,鬼子的陣地上炸開了一團巨大的火球,火光衝天而起,將整個天空都映成了紅色。
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彈片四處飛濺,猶如死神的鐮刀,無情地收割著鬼子的生命。許多鬼子兵被炸得血肉模糊,連完整的屍體都難以找到;一些鬼子兵則四處逃竄,潰不成軍,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恐懼和絕望。
但此時,端午卻沒有因此停止炮擊。因為這場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小鬼子隻是被突如其來的爆炸給打的方寸大亂,一旦他們反映過來就會分散躲避,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繼續進攻一路來找自己的麻煩。
所以打鐵要趁熱,趁著小鬼子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端午要借助炮襲殲滅至少一半的鬼子,完成這場絕殺。
於是,端午迅速地裝填好下一枚炮彈,對日軍前鋒陣地進行持續性的炮擊,炸的鬼子狼狽躲避,包括那吉良大佐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