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國難?】(1 / 2)

“以大無畏之精神,作長期之奮鬥,以黜暴力而伸張正義,以保國家之人格,為民族爭生存……”

上麵這段話,是常凱申決定遷都洛陽時說的,聽起來似乎振奮人心,但背地裡卻糟糕透頂。不管是常凱申,還是汪兆銘,都巴不得早點結束“淞滬之戰”。

中央政府已經徹底沒錢了,國家主席林森甚至在2月初通電全國:“自即日起,所有在國府各機關服務人員,一律停止薪俸,每月僅酌發生活費若乾,以維持個人生活。”

可憐那些沒有外水的民國基層公務員,連工資都拿不到,甚至發基本生活費都要“酌發”。

中央政府連年打仗,接著又遇到全國性水災,沒存貨、沒稅收,能有錢才見鬼了!

洛陽人民就更加頭疼,好端端的突然禍從天降,中央政府莫名其妙就要遷都過來。一下子搬來那麼多人,城市街道擁擠不堪,物資跟不上導致物價飛漲,底層百姓的收入根本買不起糧米。

遷都洛陽的餿主意,就是張繼那老家夥提議的,常凱申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最開始的遷都工作,是在日軍攻打上海之初就進行的。十九路軍還在淞滬抗戰,以常凱申為首的中央政府就開始跑路了,甚至可以用“倉皇出逃”來形容,連中央政府重要文件都來不及整理裝箱,用麻袋一捆就塞火車運往洛陽。

這得多孬種啊,日軍隻攻打了上海幾天,南京政府就一窩蜂的往洛陽逃跑。

近兩個月來,常凱申、汪兆銘、宋子文等人,他們根本不敢長留南京,分彆住在一節節火車上,在隴海線來來回回。今天洛陽,明天鄭州,後天可能就到了開封、徐州,或者突然出現在上海、南京。

誰都不知道他們究竟忙些什麼,有人乾脆戲稱為“火車上的國民政府”。

以中央政府的這種恐慌態度,如果日軍不顧一切進攻,恐怕華東、華南地區會跟東北一樣,輕輕鬆鬆就被日本給占領。

說張學良沒有骨氣,一槍不放就丟棄東北,其實常凱申也好不了多少。大哥不說二哥,大家都特麼差不多。

幸好,日本鬼子沒有充足的侵華準備。早在3月初,日軍就在英法美諸國的調停下宣布停戰,並沒有進一步入侵上海。

即便如此,常凱申也不敢鬆懈日軍還沒撤兵。他雖然隱約感覺到日本人的真實意圖,但還是拿不準啊,生怕小日本瘋了會不給列強麵子。

於是乎,遷都洛陽的工作一直在進行著。

如今中央機關都差不多遷過來了,擠在洛陽城裡紮堆,南京隻剩下何應欽維持軍事和治安,羅文乾主持外交,實業部長陳公博和衛戍司令陳銘樞等人處理相關事務。

至於國家主席林森,則安安心心待在洛陽,他年紀大了不想折騰,愛咋咋地。

說起咱們這位林主席,堂堂的國家元首,卻精於“無為而治”。陳繼承被林森任命為洛陽衛戍司令,高興之下跑來謝恩,林森卻避而不見,讓秘書傳話道:“武官直接去見常凱申,文官直接去見汪兆銘,彆到我這裡來。”

你看,人家林主席這甩手掌櫃當得多好啊,深得黃老之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