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婦女之友】(1 / 2)

“快,快把詩抄下來!”

“你帶多的筆了嗎?借我一支。”

“太喜歡這首詩了,寫得真好!”

“……”

禮堂內的女學生們,此刻全然不聽周赫煊在講什麼,一個個隻顧埋頭抄撰新詩。

這首《致橡樹》做為愛情詩,既沒有纏綿悱惻的淒美,也沒有海誓山盟的熱烈,但其對愛情的態度,卻能得到男性和女性讀者的一致讚同。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在一起。”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霓虹。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譚豔秋坐在台下,反複沉吟這幾句,眸子裡閃爍著莫名的光彩。

這不正是她渴望的愛情嗎?與愛人同甘共苦,相互扶持,攜手終老。享受愛情卻又能保持自我,不做男人的附庸品,不做籠中的金絲雀。

“周先生真懂女人啊,把咱們女兒家心裡想說的話,全都在詩裡說出來了。”陳碧雲低聲笑道。

譚豔秋嘀咕道:“他肯定喜歡性格獨立的女子。”

陳碧雲說:“那麼多學者裡麵,我就佩服周先生,處處為咱們女子著想。”

講課結束的瞬間,便有幾十個女生衝上台去,拿著剛剛抄下的詩稿找周赫煊要簽名。有些大膽的女孩子,甚至當麵詢問周赫煊是否已經結婚。

譚豔秋實在擠不過去,隻好無奈地返回宿舍,寫文章向《婦女》雜誌投稿,並附帶了周赫煊那首《致橡樹》。

十多年前,袁世凱當政的時候,因不滿新聞界對“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的報道,悍然清洗持反對意見的報刊。全國500多家報紙,被查封得隻剩下139家,至少有24名記者被殺,60多人被捕入獄。

史稱“癸醜報災”。

癸醜報災導致一個有趣的結果,那便是婦女刊物隨之興起。因為這玩意兒沒風險,當局審查並不嚴格,以至於一些文學刊物,都打著婦女雜誌的旗號發行。

上海的《婦女》雜誌,便是其中翹楚。它最開始主要刊載家政內容,提倡女人做新時代的賢妻良母。

到了五四運動時期,新派學者接手《婦女》雜誌,主張婦女解放和婦女革命,連魯迅都經常為此刊物投稿。不過就在前年,主編章錫琛玩得太出格,在討論性道德的時候,居然說隻要不危害他人和社會,一夫二妻或一妻二夫都可以接受。

此觀點不僅招來保守派痛罵,就連新文化運動的其他學者,都表示了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