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以太陽為原點,堅白帶著阿斯特飛往遠處。
第一站是水星。
“作為導遊,依次序向您介紹四顆類地行星。這是第一站。”
“水星!”
“是的,水星。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它在夜空中急速飛馳,像神話中的信使神,所以人們稱呼其為墨丘利(Mercury)。由於軌道不同,有時看上去甚至在逆行——過去的一門叫占星的學說用‘水逆’來稱呼這一現象。而在東方,因為這顆星球呈灰色,五行中黑色屬水,故而被叫作水星。”
“好有意思!堅白,你的那架赫爾墨斯(注: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神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的赫爾墨斯神)正巧也是黑色的!”
“的確很巧。”
“我很喜歡那機神的造型,表麵的結構色光澤使它看起來像隻渡鴉。”
水星——這顆灰色星球有著一個鐵的金屬核,幾乎沒有大氣。
“水星上的晝夜溫差接近六百度。白天熱的時候溫度能到達四百多攝氏度度,到晚上又降至零下一百多攝氏度。因為離太陽很近,有充足的太陽能。並且……可以看到極光。磁場與些微的大氣賦予它一條彗星般的如紗的發亮的尾部。”
“極光!”
“是的,很美的。極光。”
又到了下一顆星星,一顆黃玉般的星球。表麵附著濃厚大氣,一片沸騰的、翻滾著的雲海,使之遠看時其實更接近於白色。
“這是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我記得。它有著比地球更為致密的大氣層。”阿斯特說,“裡麵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帶來強烈的溫室效應,令它的溫度甚至比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還要高,是太陽係中最熱的行星。”
堅白神色愈加激動:“是的。金星的大小、結構都與地球十分相似。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裡被視作宇宙移民的一個潛在目標。可它的環境實在太惡劣了。表麵溫度在485攝氏度左右,低的地方也有四百六十多度——濃厚的大氣拉平了溫差。92倍於地球的大氣密度使那裡的壓強接近於一千米下的深海,火山在致密的大氣層下活躍地噴發著……”
“可就是如此嚴酷的環境。在曆法演變為‘星曆’前,人們尚以公元曆計算時間的年代,居然曾有個國家使探測器在這顆行星表麵著陸了——金星又被稱為是蘇聯的星球。他們的探測器最長在金星表麵工作了兩個小時。……”
“不宜居。”說到這裡,堅白的眼神略微黯淡,“不宜居,當然。空氣中彌漫著在高溫下蒸成氣態的硫酸,人在上麵,需要頂著那種高壓,從二氧化碳與硫酸中擠出氧氣與水來……”
繼續向前飛行,這種虛幻的飛行體驗令阿斯特想起之前乘坐機神雅典娜飛行於地外時的感覺。
那引領著她的寂寥背影,看起來又的確像是幽靈。
微微發亮的,宇宙裡的幽靈。感性的浪漫與理性的浪漫混雜在一起。
再度掠經地球,轉眼來到表麵紅色的行星跟前,這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宇宙中亮晶晶散布著沙礫與塵埃。一顆形狀規整的石榴。
“火星!”
“是的,火星那顆星在我的故鄉又被稱之為‘熒惑’,‘熒熒火光,離離亂惑’,是說它時而明亮,時而黯淡不清,不固定在天空的某個位置,飄忽不定。”
阿斯特接著他的話說:“我知道,在英文語境下,這顆行星被冠以羅馬神話裡戰神的名字(Mars)。”
“對,因為它的表麵呈紅色,令人聯想到血液與戰爭。而那些紅色實際是廣泛分布於火星表麵的氧化鐵。”
“這應該是整個太陽係中最宜居的星球了。”
“一些方麵火星確實有優勢:有稀薄,最高氣溫二十攝氏度,也有水。但在一些地方較之金星也有不足:金星過於活躍,而火星——它的磁場早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消失,留不住大氣,是顆死去的行星。而且體積較小,質量隻有百分之十,低重力環境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等各種毛病。”
“因為我們的身體是基於這顆星球的環境構造的嘛。”阿斯特說,“就好像魚在陸地上無法存活,而人也不能長時間生活在深海。”
“所以我覺得,想要前往宇宙,我們首先得完成對我們自身的超越——就像我們的祖先,想要從海洋上到陸地上來,必然先經過脫胎換骨的一步。地球環境與宇宙環境,這之間的差彆又比陸上與海中多出不知道多少……”
他又指著遠處的星星。
“那顆——是木星。它是整個太陽係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有地球的318倍之重太陽係其他行星加起來,質量也不到其一半。氣態風暴在它的表麵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