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這是封建莊園社會,在地方上領主的權力比國王還大。
自我升職為治安官的裡奧,有著一人之下的殺生之權。
除了不安分的村民,還有更奸猾的商販和騙子,也需要裡奧鬥智鬥勇。
首到裡奧將他揭穿的第五個騙子吊在河灣碼頭上,過來交易的外來者才慢慢收斂起來。
烏裡揚和魯瑟夫在伊森波爾待了一周時間才回來,同時帶來了第一批流民。
這波流民一共一百人,大部分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少部分是年輕女性。
他們被安置在河對岸的伐木場,和河灣領隔著一百多米寬的安澤諾河,通過木筏和小舢板來往。
伐木場外被砍伐出來的空地,就是他們暫時的營地,隨著空地麵積擴大,烏裡揚會讓流民們就地取材,先修上一道圍牆和哨塔,形成一個小型軍營。
這也是一開始就計劃好的。
雖然說開拓領的土地都歸開拓領主所有,烏裡揚帶來的三百村民,實質上己經從自由民變成了農奴。
但烏裡揚自己也是平民出身,潛意識裡還是個村莊頭人、宗族族長,還沒有形成封建領主的剝削意識。
北地帶過來的村民,除了一些其他村子收攏的難民,大多數都有著血緣關係。
烏裡揚不僅不把他們當農奴,還要分給他們免稅份地,要把日子過得比在寒冷的北冰河畔更好!
但新招收的流民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北境又不是沒有奴隸製度,不把他們當奴隸己經很仁慈了。
所以新招收的流民就是開拓領的農奴,不會擁有自己的土地,隻能負責為領主種地、伐木。
圍繞伐木場修建的軍營據點,就是他們的居所,以此隔離可能帶來的疫病。
必要時刻,也可以作為河灣領的前哨,抵擋北麵異族的第一波襲擊。
吸引火力的伐木場據點,在戰事不利時還能通過小船撤離到河灣據河而守。
這樣至少比異族從北麵攻入河灣,尚未交戰,先踐踏完北部的農田好些。
新來的流民不僅要伐木建屋,修建營寨,還要參與民兵訓練,懂得最基本的行軍列陣和武器掌握。
作為激勵,其中的佼佼者會被納入民兵預備役,也就是第二中隊,參與第二年免稅份地的分配。
裡奧像是看牲口一樣,查看著這些新加入的領民。
伊森波爾的大部分流民都是從北地戰亂中慢慢逃到南邊的,能夠走到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