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隱藏在**手裡的少量帝國長弓手,能夠憑借自身的箭術,射殺城頭的民兵。
不過這樣的長弓手一旦露麵,就迅速被專門負責狙殺的野民獵手清理掉。
攻城士兵中傷亡最大的,是那些負責推動雲梯和衝車的民兵。
雖然有木柵欄和正規步兵盾牆的掩護,推車的民兵們依然是最顯眼的靶子。
大量的**矢集中在五輛攻城器械附近,將推車民兵們擊殺。
在損失了上百人後,雲梯和衝車終於靠近了城牆。
一排排的木柵欄和原木被架在護城河上,迅速搭建起簡陋的橋梁,然後被攻城機械穩穩壓住。
裡奧站在城牆一側石坡之上的哨塔上,俯瞰著整個戰場,不禁對愛德華的指揮能力有了重新認識。
果然,裡戈拉夫的告誡沒有錯,不能小看任何一名北境方旗。
能夠成為北境方旗的,都是受到北境伯爵認可的軍團指揮官,最差也是三流統帥的水準。
愛德華騎士雖然對河灣領的實力有著錯誤估計,對這場戰鬥也有著盲目樂觀。
但不可否認,一個能夠將一群土匪一般的散兵遊勇集結起來,帶著他們在寒冬時節成功的穿越荒野,送到一百裡之外,就己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且攻城的準備也很充分,設施準備到位,兵力分配合理。
並不是他上輩子在遊戲影視裡常見的,一大幫人拎著武器、扛著小木梯,烏泱泱的衝向城頭。
在所有戰爭場景中地利最劣勢的攻城戰裡,格萊斯頓軍團首到抵達城牆,戰損也沒有超過十分之一。
這些就算是常常自詡大將之姿的烏裡揚也做不到。
沒有經曆過幾次攻城戰的將領,也不一定想的這麼周到縝密。
真要是這個時代的常規城寨,說不定就被他這一波給攻下來了。
靠近城牆後,士兵們在幾名角旗的帶領下,湧到雲梯的腳下,冒著箭雨攀附而上。
和裡奧設想的不同,格萊斯頓軍團沒有用無甲民兵當做炮灰來攻城,而是首接讓正規步兵作為先登,順著雲梯攀附而上。
在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