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眾人的心情都沉在了穀底,隻能在心中祈禱,老天快點下雨,哪怕是小雨也行,就算不能撲滅山火,至少也能夠讓情況不再惡化。
可惜空氣中吹來的隻有乾燥的風,沒有任何一絲水汽,焦躁不安,各種情緒交織在眾人的心底。
烈日當頭下,給滅火作業帶來更大的困難。
“如果能夠進行人工降雨,再配和我們地表工作,能夠極大緩解壓力。”
聽到錢啟學的話,氣象人員麵露苦澀,“不是我們不想,而是不能,經過檢測,這裡沒有形成人工降雨的條件。”
人工降雨最為重要,就是要有合適的雲團,且雲層厚度超過2000米,缺乏冰晶但是擁有豐富的水汽等。
如今晴空萬裡,就算有雲,也是雲層稀薄,不符合人工降雨的條件。
“那如果不是人工呢,正常落雨可能性大不大?”
氣象人員依舊搖頭,“可能性幾乎為0,根據最新檢測的天象,這幾天都不會有雨落下。”
眾人愁眉莫展,人工降雨不行,隨著第一線反饋回來的信息,錢啟學放佛下定了某種決心,“通知下去,實行點燒戰術。”
點燒戰術,就是俗稱的“以火滅火。”
由人工點燃火頭,與相向燒來的林火對接,使結合部驟然缺氧,失去燃燒的條件。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提前把可燃物進行燃燒,燃燒掉以後,火勢蔓延過來就沒有可燃燒物,兩火相遇後就會自動熄滅,最後再輔以人力。
這是處置林火的一種常用手段,能夠高效快速,儘快的控製大麵積的火情。
“會不會太危險了,受地形氣候條件影響,局部可能會產生渦流,風力風向不定,容易導致林火行為突變,難以準確預判火場蔓延情況。”
有人提出了異議。
“先前種種滅火手段都用過,綜合考慮,隻有這點可行,如果對蔓延的山火再不采取措施,很有可能會順勢而下,殃及民眾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很快便有勘測人員神色慌張的跑了過來。
“不好了,現在那邊風向山火發生改變,原本是西北風,現在已經變成東南風,朝著我們這座山頭蔓延過來了!”
山間之火,瞬息萬變,要是他們這座山頭也跟著燒起來的話,任憑有通天手段,也無濟於事。
錢啟學當機立斷,“立馬啟動點燒戰術!”
他拿出山上的地圖,指向了東南位置。
“一二隊在前方實施點燃,一旦火勢太小就用風力滅火器助燃,火勢太大就用水泵進行壓製,保證點燒的火向朝著預定方向蔓延,確保火勢在控製範圍。”
“三四隊負責在後麵接應,有情況注意隨機應變,就算不能徹底撲滅山火,也絕對不能讓它再繼續蔓延下去!”
眾人有條不紊的展開作業,隻希望這次能夠有用。
山腳下的胡小草母女,由於一個身體弱,一個年紀小,也幫不到什麼忙,隻能拿著水,給眾人分發下去,也算是略儘綿薄之力。
看著火舌席卷天空,母女倆都有些不安。
胡小草目光落向了遠方,擔心葉秦的安危,“山神爺爺不會有什麼事吧。”
“放心吧,山神老爺本事大著呢,不會有什麼事的。”
“山神爺爺這麼厲害,為什麼不能滅火呢,是不是因為先前耗費了太多的法力?”
看著胡小草內疚自責的神色,女人心中也有些不好受。
誰也不願看到山火的發生,但有時候天災無法避免,非人力所能控製。
“好孩子,這不關你的事,山神老爺那麼善良,他肯定也想幫忙的,但是他不是無所不能的呀。”
胡小草想起自己曾在林間看到的那些小動物,山神能夠逃過一劫,但是那些小動物呢?
被母女倆記掛的葉秦正遊走在隔壁山中勘察著情況。
此刻山火已經開始向隔壁山頭蔓延,如果山火無法控製的話,恐怕就會蔓延到他所在的那座山。
火舌席卷而上,直衝天際。
天空都被燒的通紅,宛如一個巨大的熔爐,將山間這些生物禁錮在裡麵。
葉秦親眼看到大火露出猙獰通紅的臉龐,將一隻來不及逃走的小動物吞噬其中。
皮毛散發出來的焦臭味,伴隨著劈裡啪啦的聲音,還有動物的哀鳴,不絕於耳。
那小動物似乎也看到了葉秦,人性化的伸出了前爪,似乎是想要請求他救救自己,奈何火勢凶猛,轉眼之間就變成焦黑的屍體。
類似這樣的屍體,隨處可見。
葉秦忍不住感慨,“生死有命啊”
濃煙滾滾彌漫在四周,像是死神投下的陰影,四處噴發著毒氣。
原本的山清水秀,不是被大火覆蓋,就是蒙上了一層黑煙,再也沒有了先前生機勃勃的模樣。
誰是人間煉獄也不為過,動物們哀鴻遍野,到處都是被燒焦的皮毛還有軀體。
那些動物無處可逃,避無可避,即使逃過了大火,吸入了太多二氧化碳,終於支撐不住,踉踉蹌蹌的倒了下去。
在大火當中,其實最讓人致命的還是那些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其次再就是高溫大火。
暈厥的小動物又被緊隨其後的大火吞噬,一條鮮活的生命,轉瞬即逝。
火龍橫衝直撞,帶著摧枯拉朽之勢,肆虐著整個山林,所到之處,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幸免於難。
遮天蔽日的大樹緩緩倒下,隻剩下焦炭般的軀殼,發出微弱的哀鳴,地麵上也全部都是黑色縱橫,火焰燃燒而過的痕跡。
葉秦因為身體經過鍛造淬煉,再加上有修為加持,所以有一定的高溫耐受性,對這些毒煙也有抵抗力。
但是其他動物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一路上不少被燒焦的屍體映入眼簾,整個場麵看起來觸目驚心。
大火已經燒了兩座山,繼續下去隻怕傷亡會更加大。
此刻雖然還還沒有燒到葉秦的山頭,但是按照這個趨勢,是早晚的事情。
種種慘況不停在葉秦麵前上演,但他波瀾不驚,隻是有些唏噓感慨。
這些小動物裡麵,甚至有少部分曾經過來膜拜自己的,也一起曾經沐浴過月光。
奈何生死循環,世事無常,轉眼之間就化為焦炭,隻能說生死皆在一線之間。
但這樣的山火對於動物來說,更準確點,對於整座山脈的生態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這場山火裡麵,恐怕除了葉秦,沒有生物能夠幸免。
對於生死的理解,葉秦似乎有了更深的領悟。
老天有時候也是無情的,它並不是針對任何生物,隻是萬物皆有自己的宿命。
由開始走向滅亡,往往也隻是瞬間的事情,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個會先到來。
葉秦本不欲插手,因為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皆應一視同仁。
上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此話的意義便是上天公平,不論萬事萬物,皆都平等對待。
葉秦也不願意插手這種事情,因為毫無因果牽扯。
奈何這場山火影響的不僅僅是這些生物,還有他自己。
自身的修煉進度也會因為這場山火而亂。
葉秦固然可以一走了之,大不了換個地方繼續修煉就是。
但是洞穴內的白骨又該何去何從,難道真的要在這場大火中付之一炬?
“我因白骨而踏入修煉,如果任由它被火焰吞噬,恐怕對修煉無益。”
蛇信在大火的映照下,似乎變得更加紅了,蛇瞳也變成了一道筆直的豎線,烙印著不遠處的火光。
葉秦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他絕對不允許自己的本源觀想物被大火燃燒殆儘,所以必須要做些什麼。
“隻可惜我沒有移山填海,呼風喚雨的神通,不能夠成蛟化龍,撲滅這場大火。”
如果能力能夠再強大一點,也許就說不定了。
葉秦仰望著天空,“若是此時能夠來一場大雨就好了,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麼.”
陽光燦爛,白雲悠悠,不見半點要下雨的征兆。
看著天邊微薄的雲層,此刻葉秦腦海裡卻是有靈光閃過。
回想起先前種種,記得第一次雷劫降臨,正好是在他突破第二境界,觀想月亮之後。
“或許……此法可行?”
“以觀想引雷劫,而滅火!”
想到這裡,葉秦似乎有所明悟,不再猶豫,立馬調轉方向。
回到自己的山頭之後,便盤旋在石頭上,半個身體直立起來,明顯是準備觀想的狀態!
大火雖然還沒燒過來,但是小動物們已經敏銳察覺到了什麼,紛紛從洞穴中跑出,朝著山下而去,漸漸彙聚成一股顏色各異的河流。
有些生物灰頭土臉,皮毛都被燒焦了大半,明顯是從隔壁山頭火海裡麵,勉強撿回一條性命的。
但是這樣的幸運兒並不多,大部分的生物都葬身在了火海當中。
隨著大火蔓延,這些動物也要疲於奔命,跑到山火燒不到的地方為止,
飛禽類的很走運,但是對於這些走獸來說,很難跑得過熊熊燃燒的大火。
看著遠處的火光,一切景物都淹沒在濃煙當中,葉秦的心態漸漸陷入了平和,再度恢複成之前無悲無喜的模樣。
山火吞噬了太多生命,若是選擇觀想山火,恐怕容易心生戾氣還有怨氣,對於葉秦修煉無益,而且他也不想觀想火焰。
雖然現在情況緊急,但他也不會隨便找一個觀想物糊弄自己,糊弄上蒼,這是對修道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葉秦仰頭望著天空,太陽的話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他已經觀想了月亮,按理來說,現在也可以觀想太陽了。
但是先前就已經說過,太陽光輝太過炙熱,力量也無比霸道,容易灼傷自身,葉秦想有絕對的把握,再去觀想太陽。
“但若是觀想……它呢?”
“威力無窮,且至剛至陽!”
念及此,葉秦似乎有了什麼想法,心中很是意動,罕見的竟然略有激動起來。
“既然如此的話,那第一步可以觀想“雲”,!”
綜合他的想法,與目前情況來看,觀雲是最為合適的。
葉秦找到一處地勢比較高的地方,此時的山火還沒有蔓延過來,留給他觀想的時間已經足夠。
他摒除自身雜念,仿佛化作一方青石,看著頭頂微薄的雲層,陷入了沉思當中。
晴空萬裡,雲層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稀薄。
如果忽略掉山火熊熊燃燒的場景。
藍天之下,那一抹悠然的白雲,飄蕩在蒼穹下,景色看起來倒也不錯。
山林間所有動物都在疲於奔命,想要從火海中逃生,唯有葉秦這裡一片平靜,仿佛自成小天地。
白雲亙古悠悠,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有它的身影。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
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
相比於日月星辰的耀眼,並且廣為人知,它看起來似乎不起眼,卻又好像無處不在,從古至今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古人會識雲觀天象,不僅如此,他們還會繪製天氣雲圖。
雲象又做氣象。
早在堯帝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
華夏出土的甲骨文上已經有風、雨、雪、雲、虹、雷等天氣現象,由此可見最早的人類,對於天氣無比重視。
甚至還會還利用占卜來預測天氣信息,而天氣又和雲層息息相關。
從秦代到漢代,不難找到各種各樣的民間記錄雲圖的圖譜。
《漢書藝文誌》中有《國章觀霓雲雨》,宋代典籍中有《日月暈珥雲氣圖占》,西漢早期的《四神雲氣圖》等等。
在《占雲氣篇》更是有詳細記載:“天地相感,陰陽相薄,謂之氣,久積而成雲,皆物形於下而氣應於上……”
由此可見可見“雲”是由“氣”累積而成,而“氣”則是由“人”而生,因此人聚而生氣,氣積而成雲。
葉秦觀想白雲,何嘗不是觀想另外一種“氣”,也正好符合第三境界“天地煉氣。
不知從何時開始,葉秦頭頂飄來一抹白雲,在地上投落下一片小小的陰影,並且為之駐足
冥冥之中,像是有根看不見的絲線,將葉秦和頭頂的白雲聯係在一起。
山風不停的吹動,這抹小小的雲卻沒有過任何變化。
然而若是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周圍的雲都在不斷朝著它靠攏而來,隨後越聚越大。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