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眾人深入寺廟當中,很快就發現其中一棟建築,帶有典型的道教色彩,甚至還從中找到了三清像。
在佛寺當中能夠找到道教建築物的痕跡,甚至還有三清神像,可以說是讓人不可思議。
即便當時東晉時期,玄學流行,名士清談,蔚然成風,但能夠做到這種地步的人也並不多。
考古隊的人不禁議論紛紛。
“連三清神像都敢公然在寺廟裡麵供奉,這寺廟有點意思。”
“雖然說當時玄為佛用盛行一時,但是也不至於到達這個程度吧。”
宋教授聽聞卻是搖了搖頭,“你們還是格局太小了,有沒有一種可能,這間房子的主人就是支遁大師呢?”
曆經千年,再加上流水的侵蝕,整棟寺廟裡麵的牆壁都有不同程度損壞。
所以考古隊的人隻能根據大概範圍,還有地麵的陳設,刻畫出大殿還有廂房的位置,但是並不準確。
他們也無從考究,支遁大師究竟是在遺跡具體哪個地方圓寂的。
可如今宋教授看著附近的擺設,心裡已然有了想法。
聽到他的話,全場頓時嘩然一驚,“教授,這怕是不可能吧,怎麼可能會是支遁大師的呢。”
宋教授看著三清神像,“如今被我們熟知的玄為佛用,便出自支遁,並且在當時掀起一股浪潮,擁有不少的追隨者。”
其他人點了點頭,他們熟知東晉曆史,自然也知道這段典故。
支遁精通老莊之說,佛學造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信仰毋庸置疑,肯定是非常堅定的,不會因為外界所影響。
談玄,也隻是他發揚佛經,宣傳佛理的一種手段。
魏晉時代老莊的玄學極盛行,佛教僧侶有的也加入了清談的行列,佛經也成了名士們的清談之資,在當時極大推動了佛玄的發展。
而支遁幾乎是這種風氣的代表人物,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歡和他來往,並且非常推崇他。
有人不解問道:“但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宋教授繼續講解,“聽說支遁晚年也曾研究玄學,玄為道的前身,那麼在他的寺廟當中有道教痕跡似乎也說的過去,雖然有些忌諱,但誰讓他是支遁呢?”
細細思索的確是這樣的道理,能夠在寺廟裡麵如此大張旗鼓,甚至沒有任何人反對,除了支遁本人的話,應該再也沒有其他人敢做這樣的事情。
“都說支遁對玄學頗有鑽研,如今看來這話果然不假。”
眾人驚歎無比,仿佛看到了一個得道高僧拿著《莊子》和當時的東晉名流之士暢談佛法。
聽說支遁對於清談家最為宗奉的典籍《莊子》有獨到的見釋,對於《莊子》的《逍遙遊》篇尤能獨抒己見,曾為當時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賞。
“這個地方應該就是支遁曾經居住的廂房,大家仔細找找不要遺漏什麼地方,說不定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眾人心中肅然起敬,更是不敢輕視,小心翼翼的在古建築物當中,搜尋著前人遺留下來的痕跡。
“教授,這邊有發現。”
隻是過去不久,便有了線索。
聽到呼喚,大家紛紛放下手頭工作跑了過去。
就在發現三清像的不遠處,有棟特彆的建築物,從外觀上來看十分小巧,走進去才發現彆有洞天,而且裡麵十分完整。
眾人推測之前應該是類似密室的存在,所以才會保存的如此完整,連泥沙都比其他殿宇少了許多。
“聽說魏晉名僧都會在寺廟裡麵建立密閉的房間用來坐化,莫非這裡——”
眾人呼吸漸漸變得急促起來,沒想到他們真的找到了支遁圓寂的確切位置。
若是真能找到支遁遺骨,這必將是震驚考古界與佛界的大事情!
“小心挖掘,一定要小心!這裡如果真的有支遁遺骨,將被載入史冊!”
宋安教授激動叮囑,其他人連連點頭,眼睛放光,當即開始投入工作。
足足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清理好了此間房間的泥沙,而就在當晚如白晝般的探照燈照耀下,一具被泥土掩埋的半截白骨,終於映入大家的眼簾!
裸露在外麵白骨也布滿了泥沙,沾染了歲月的塵埃,訴說著曾經的曆史。
看到這裡,宋教授不禁加快了腳步,神情也變得激動起來,全然不顧腳下的石頭,差點還被絆了一下。
宋安教授再三確定後,仔細叮囑,“這應該就是支遁大師的遺骨,沒錯了!務必要謹慎清理,不能有半點損壞。”
“明白!”
眾人拿出工具,小心翼翼的清理遺骨旁邊的泥沙,這項工作可不簡單,足足進行了到了一整夜。
直到翌日清晨,終於可以窺見遺骨半身之貌,雙腿盤膝而坐,還保留著身前坐化的姿勢。
即便歲月已經侵蝕了血肉,仍然可以窺見當時的風采,千年的時光都不曾壓彎他的脊梁,一代高僧的形象,躍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耳邊似是響起千年前的佛音,叫人心中肅然起敬。
“大家吃口飯,輪班休息,然後繼續清理。”
眾人如今都格外亢奮,哪還有休息的想法,恨不得趕緊把大師遺骨給挖出來。
隨著考古中心不斷清理,很快便發現,遺骨的膝蓋上露出了一截黑色的東西,和旁邊的骨頭形成鮮明的對比。
“什麼東西?”
眾人納悶,繼續清理,隨後漸漸從形狀上可以判斷,這竟然是把古劍?
“這裡怎麼會有一把劍?”
眾人麵麵相覷,神情都有些驚疑不定。
支遁大師坐化,為何膝上會有古劍橫置?
黑色的劍鞘已經布滿鏽跡,還有流水侵蝕的痕跡,暫時無法判定裡麵的劍究竟是何種模樣。
按理來說寺廟當中,不可能會出現這種利器,寺廟多用棍棒,如果利器在手,是對佛祖菩薩的不敬。
魏晉名士之流的確有隨身佩戴劍的習慣,但是一個和尚怎麼會手持劍,何況還是支遁這種高僧,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但這把劍又的確是被放在支遁的膝蓋,他的雙手則是搭在上麵,很是珍貴的模樣,即便到了坐化圓寂之際,也要放在身前,生命中的最後一刻都不舍得放下。
“怪了。”
“佛教大師圓寂竟然膝上橫劍,簡直前所未有。”
“哪哪都不合邏輯,身邊有劍,有違佛法,如何能靜心坐化?”
“這劍,必定對支遁有重大意義,不然不可能如此珍惜與重視。”
考古中心的人心中浮現出了許多疑惑,麵麵相覷卻是都無法解答。
此劍究竟是何來曆,支遁從哪所得,竟然能夠讓這位大師如此愛不釋手?!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