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監管領域的法律來看,哪怕葉冬青身為公司所有者,也不能隨意動用客戶們的資金來用作公司運營開銷。
嚴格意義上,淡水基金“破產”了,資不抵債的那種,畢竟還沒創造出任何利潤,就先被他挪走一筆錢花掉。
做足了準備,於是他選擇在合同上動些手腳,使用模棱兩可的詞彙,將挪用變得合理起來。
實際上,在鬨出亂子之前監管並不會太嚴格,葉冬青有權選擇隱藏自己的資金動向,不然大家都知道競爭對手將錢投在哪,華爾街早就亂套了。
挪用並不可怕,到了應該還款的日期後資金鏈斷裂,那才可怕。
永遠彆低估人們的貪欲,假如約定的回報率足夠高,即使明知道是騙局,都敢有人往裡麵跳,比如那些一周回報率高達十個點、二十個點的龐氏騙局,隻要撐個一兩周連本帶息取回來,那肯定能賺到錢,這種金融騙局模式也被稱為“資金盤”。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初,有位叫做查爾斯·龐茲的家夥,利用虛假項目向投資者允諾三個月給予百分之四十回報,在短短七個月內成功騙到三萬多名投資者,維持一年才被揭穿,這就是龐氏騙局的由來。
有人從一開始就投資,大半年後收手,足足賺到兩倍左右的利潤,因為從一開始就是個騙局,最終無數人虧到頭破血流。
淡水基金的理財產品自然不是騙局。
之所以給予那麼高的回報,是建立在葉冬青很肯定自己能連本帶息一起賺回來的基礎上。察覺到人手不足,當晚打電話給人力資源事務所,第二天早晨通過麵試又招來五名員工,對學曆沒太高要求,隻需要能說會道、臉皮夠厚。
三女兩男,樣貌都算不錯,等抽空培訓完後,還能讓他們出門拉客戶,跟保險公司采用的那套方式差不多。
如今機會遍地都是,唯一的限製在於沒錢,員工多些也有好處,昨天谘詢電話多,留守公司的那幾位員工忙到團團轉。
經過第一天的預熱,第二天去唐人街時候,不少潛在客戶自己找上門。
部分華人不是沒錢,隻是沒多少人向他們推薦合適的理財產品,尤其那些已經移民過來兩三代人的老華裔家庭,拿個三五萬美元用作投資問題不大。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經出現,聽說彆人也投資了,莫名就會覺得安全些。名氣這東西,越傳越離譜,葉冬青特意叮囑員工們告訴客戶,說淡水基金是家大公司主管跳槽後新成立的明星公司,大公司意味著有保障,當天剛開始,就接連拿到幾筆五萬美金以上的“大單”……
派勞拉過去盯著,上午時候葉冬青留在公司培訓新員工,親自接客戶來電,教他們如何向對方解釋、介紹,進而嘗試將客戶的錢裝進自己口袋裡。
幾乎每隔兩分鐘就能接到個電話,看來那兩萬張宣傳單沒白印,忙碌了將近三個小時,覺得幾位新員工可以開始嘗試工作,囑咐一位老員工幫忙盯著,他走進辦公室,打算喝杯水休息會兒再出門。
辦公桌上的電腦有點年頭,他將插頭全都拔掉,搬走扔在門口,然後拿出前兩天剛買的IBM筆記本,接好電源和網線。